调研情况:
近年来,我省围绕小剧场建设作了率先探索,在全国出台首个《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省级示范小剧场建设指南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创作指南,推出了小剧场精品剧目展演展播、编剧人才培养、艺术基金资助等引导支持小剧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小剧场1156座,总座席数约25万个。2022年全年演出2.8万场,观众406万人次,演出总收入4035多万元。一座座遍布城乡的小剧场,越来越成为为民、惠民、乐民的共享文化驿站;一部部特色鲜明的小剧场精品剧目,越来越成为展示地域文化风情的重要窗口;走进小剧场看戏、赏剧、听曲,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和主客共享的新场景。小剧场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旅阵地。
问题分析:
小剧场一头连着艺术创作、文化惠民,一头连着文旅消费、文化产业,是赋能文化大舞台和撬动戏剧大市场的重要抓手,如何推进艺术和旅游深度融合,如何让旅游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成为旅游的能量倍增器,全面推动我省小剧场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具体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小剧场运营质态让小剧场更具吸引力
在小剧场建设中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盐城提出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扬州提出景中看戏、戏中看景,目的无非就是想通过小剧场留住游客过夜,变过境游为过夜游。如何通过小剧场留住游客,关键就是提升小剧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在小剧场建设中,一是要要提升设施功能品质和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小剧场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突出核心居住区、热门商圈、景区街区、高等院校等重点区域,在全省构建形态各异、相互补充、协同发展、便民惠民的小剧场发展格局。积极创新小剧场运营管理方式,培育更多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小剧场经营主体,努力打造“一地一特色、一场一品牌”,全面提升小剧场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智慧化服务水平,让小剧场既建得“好”、又用得“活”。二是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剧目品质。小剧场剧目是否优质、游客是否喜欢,关系到小剧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直接关系到文化赋能旅游的有效度。努力打造更多思想艺术兼备、游客喜爱的小剧场剧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剧目生产单位和运营主体创作精品意识,结合现实题材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发挥好小剧场推动艺术创新创造的剧目创作“孵化器”作用。提升艺术和技术的融合水平,打造更多具备引领性、沉浸式和新鲜感的艺术场景,为游客提供现代艺术新体验。江苏是全国曲艺强省,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即长期落户江苏。当前,我省多地将小剧场建设与曲艺书场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形式问题,更解决了内容问题。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各地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加强小剧场运营管理人员以及剧目创作编、导、演等人才队伍的建设。四是要健全剧目创作机制,在省级层面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小剧场艺术节及相关配套展示展演奖励措施,激发创作活力。引导专业院团、艺培机构等社会力量建设小剧场、进驻小剧场或参与到小剧场的建设中,在充实小剧场人才队伍储备的同时提升社会资源参与力度。
二、进一步打造文旅消费新亮点让小剧场更具推动力
在文旅消费中,各地充分发挥本地文旅特点,将小剧场建设融入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活化利用老厂房、古建筑、电影院等,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卖点的小剧场。如位于南京长江路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内的国民小剧场、位于镇江西津渡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内的西津音乐厅实验剧场,已成为自带流量的城市文化标识和文旅消费体验点。小剧场演出因其体验互动性强、兼具休闲娱乐等功能,它在打造文旅消费亮点上的推动力,还值得我们继续挖掘。一是要坚持把小剧场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强化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协调,在创新创造中不断发展。2022年,省曲艺家协会、江苏文艺广播联合主办创新项目“2022江苏脱口秀大会”,对小剧场+曲艺新业态进行了有益探索,对脱口秀这一新业态为什么做,谁来做,怎么做进行了初步试水,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要支持文艺以多种方式与科技、服务、旅游等行业跨界融合,将戏剧里的故事线变成旅游线、产品线、消费线。三是要加持小剧场与电影、曲艺、夜游、文博等特色产业、特色场所的结合,拓展 “产业+小剧场”消费新模式和演艺产业链,进一步在打造文旅消费新亮点中释放小剧场的推动力。
三、进一步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让小剧场更具引领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旅游的互相赋能与借力。小剧场的发展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实力基础之上,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在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中充分发挥小剧场的引领力,各地要结合自己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让小剧场赋能旅游资源。把小剧场纳入全省旅游规划范畴,纳入热门旅游线路,深化文旅融合,主动宣传推介。引导有条件的小剧场要不断向艺术教育、文创产品、策划设计、展览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领域延伸,优化演艺产业生态链。二是要打通经费使用渠道,让旅游提升小剧场活力。充分发挥旅游专项经费提振效能,打通渠道,利用奖补项目、扶持政策等,把小剧场演出纳入补贴范围和采购目录,帮助小剧场增强活力和信心,支持小剧场创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三是要推动品牌建设,提升城市影响。积极推进小剧场与旅游资源的联动合作,组建小剧场与景点景区联盟,结合城市特质打造品牌活动,在对外推广和营销上以品牌输出代替散点路演。加强剧目资源与旅游票务上的互通共享,探索一票通游、一票通看模式,从根本上整合文旅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增加文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