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近年来,江苏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度实施全国农业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持续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优势农产品品质。2021年江苏在射阳县等16个县(市、区)实施部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重点以培育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着力构建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省农业种养循环机制实现重大突破,集成打造160万亩示范区,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施肥主体发生重大变革,培育120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污收集处理、集中堆沤、运输配送、粪肥机械施用作业全过程服务;畜禽粪便利用取得重大实效,对接养殖场1575个,消纳畜禽粪污总量211万吨,示范带动县域内粪肥基本还田,县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化肥减量增效取得重大进展,还田腐熟粪肥31.52万吨、沼液81.1万吨,化肥减少施用量(折纯量)6500吨。
问题分析:
但从全省面上开展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工作来看,还存在三个方面工作有待提高:一是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仍需提高。项目实施一年多时间,培育了一批粪肥运输、施用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但拥有从收集到施用的全面社会化服务能力的组织较少。二是运行体系不够健全。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了一些成功典型,但尚未形成一套能够在面上推广的成熟完整的绿色种养循环运行体系。三是绿色种养循环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界定不清。绿色种养循环,关键环节就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但无论是沼液还是粪肥,还田后要达到怎样的技术标准才能排放并且不会产生二次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缺少标准化的统一意见,种植主体常常因此感到困惑。
具体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接续做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工作。
一是全面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快培植“统一收集、集中发酵、定向配送、机械施用”的一体化还田服务组织,同时鼓励拓展服务范围,引导耕种收、施肥打药全程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畜禽养殖场粪污难出场、粪污处理中心粪肥难下田、养殖污染难根治、化肥用量难削减“四难”问题。
二是加快农业集成技术推广。支持试点县区,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提炼总结并推广适合全省级层面培肥地力粪肥还田技术模式,打造一批“土地肥沃、管网配套、景观优美”的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基地。
三是加强政策指导。建议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出台沼渣、沼液等有机肥还田后的处理指导意见,规范绿色种养循环后道管理,形成从粪污处理、粪肥还田、还田后排放等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指导体系,真正实现绿色种养、生态循环。
四是争取更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设施工艺提档升级和把农业绿色循环种养所需农业机械纳入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绿色循环种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