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396 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提案
日期:2023-01-15 提案者:刘洪

调研情况:

在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指出要“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担负着加强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的重责,是农业科技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健全,直接影响着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

多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途径,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科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不断加强与老百姓良性互动,开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新局面,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749.2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年末生猪存栏1482.6万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产品产量495.5万吨,同比增1.1%。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绿色食品企业2270家、产品5054个,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规模全国第一。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7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

问题分析:

但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技推广队伍涣散。乡镇机构改革后,专业站所合并为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乡镇农技人员承担了大量非专业性工作,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服务时长。二是技术服务供给不足,受编制和待遇等因素影响,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补给不足,只能从事常规基础性服务,无法及时高效地解决新型经营主体遇到的难题。三是管理体制有弊端,乡镇农技人员大部分既是行政执行者,又是农技服务员,角色重叠后,监管不严、服务不到位等弊端越发凸显。四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农技推广工作的考核权重降低,有些地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产业项目等考核重点,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视不够,农技推广服务的力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障。

具体建议:

突破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困境,需要打破惯性思维,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原则,围绕农业强国建设目标,探索打造一支技术水平高、推广能力强、满足老百姓生产需求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构建一个高质量服务产业发展、高水平提供科技支撑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目前,海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区域化服务改革,效果显著,行政效率、农技人员积极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政府、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受益的良好格局。该项改革举措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政策指导。优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模式,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力量强大、专业专用。建议将区域化农业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全省推广,探索特色化区域农业技术服务模式,最大化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价值。

二是加强对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鼓励在农技推广队伍中引进高校院所农业专家担任特聘顾问、乡土技术人才担任专业辅导员、招募志愿服务人员等协助开展技术指导及推广,制定对农业服务人员的专项政策。

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的机构编制优化。系统性统筹调整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优化机构设置,配齐配强推广队伍人员力量,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四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农技服务设施设备、技术试验示范等方面的加大资金投入,在农业服务经费、补贴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保障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