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932 关于加强苏北地区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培育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张家炯

调研情况:

近几年,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但苏南苏北发展极不平衡。据江苏省千企升级平台统计数据显示,苏北五市入库企业数3284家、占全省18.37%,而苏州一市入库企业数3554家、占全省20.45%;从认定企业数来看,苏北五市有315家、占比15.7%,苏州市有389家、占比20.4%,位居全省第一。苏北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落后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造成。

问题分析:

一是扶持政策创新不足。苏北地区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出台的诸多措施与苏南地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政策创新性、区别性、针对性不强,导致苏北地区在与苏南地区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二是高端创新人才缺乏。由于薪资待遇、发展前景、教育医疗等方面原因,苏北地区对高端创新人才吸引力不够,导致优秀人才难觅难寻、流动性大。高端创新人才不稳定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根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6.4%、平均拥有发明专利近12项。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远低于上述平均值,企业普遍呈现专业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具体建议:

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苏南苏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加强苏北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苏北各设区市政府根据地区发展现状,细化落实“专精特新”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中小企业用好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发挥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中小企业加快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市场、积极参与苏南及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占居创新链关键环节。服务引导企业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通过新型连锁经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方式,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层面的多措并举,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在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基础上,加大后续奖励,在企业申报其他财政资金中给予优先支持。金融部门可考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设立上市融资绿色通道,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协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三、鼓励数字化转型。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激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助推传统产业链条化与集群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引导中小企业对标工业4.0制造体系,围绕形成“数字制造”能力,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和改造升级,在高质发展中实现赶超。

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政府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留人,注重从专业对口的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培养储备人才,让所在地高校成为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政府主导打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企业所需的创新型、紧缺型人才。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办“企业大学”,做好企业基层员工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所有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引导企业出台相应配套制度,为员工提供管理、技术和技能等多种晋升通道和保障措施,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专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从各方面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厚植创新沃土。引导全社会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包容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聚焦主业、苦练内功,以“专精特新”为方向,以独门绝技拓展市场空间,以坚守责任使命蓄力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