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929 关于加强江苏省高应变动测市场管理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张心瑜

调研情况:

桩基础动力测试,俗称高应变(下称高应变),是一种用于测试桩基础承载力、完整性的科学可靠、且经济高效的检测方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东南大学唐念慈教授等专家引进国内以来,在国内各省市检测行业专家们的努力下,结合我国工程特点,进行改良改进,先后出台了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为高应变技术的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高应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工程行业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工程质量控制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应变的引进和使用,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控制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质量对于保障上部结构的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上部结构高度越来越高,设计越来越复杂,对于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地质勘察的水平和精度,为设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另一方面也要求检测方提供丰富、准确的测试数据,为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工程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些年来,工程事故频繁出现,其中不乏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对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2.降低工程设计安全系数,节省工程造价

在工程设计中,由于原始资料(如地质勘察资料)精度不够、设计方法的限制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设计人员往往将实际荷载乘以一个安全系数,作为承载力设计值,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在桩基工程中,这个安全系数往往是2,也就是如果上部荷载为100吨,那么设计桩基础承载力则为200吨,为结构承载能力留有冗余量,保证工程运行的安全。这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设计精度,降低安全系数,以我国工程建设的体量,即使安全系数降低0.1-0.2,所能节省的投资都是相当可观的。提高设计精度的方法有:

1) 改良勘察方法与设备,提高勘察精度,如采用对于土体扰动更少的原位测试方法,如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

2) 更新、优化设计方法,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精度;

3) 采用高效科学的检测方法,并提高检测量,如采用高应变作为桩基承载力检测的手段,对于打入桩,更可以使用高应变进行打桩过程监控,控制施工质量,既对施工方起到了监督、震慑作用,也能为设计方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帮助设计方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高应变相比于同样用于承载力测试的静载测试而言,有以下优势:

a) 检测速度快。根据规范要求,静载检测要求加载卸载时间一般需要24小时,考虑多根桩同时检测的情况,由于设备和安全的考虑,一般检测速度也就3-5根/24小时,而高应变检测采用锤击的方式,如果现场准备工作充分,一般测试速度10-15根/10小时,对于打入桩,使用打桩机测试,速度更快;

b) 成本低。静载测试设备中,配载设备投资大,往往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且每次测试,配载的运输吊装均需要较高的费用,且对于承载力较高的情况,危险性也较大,因此静载测试合理价格一般在20000-30000元/根;而高应变测试除了仪器设备外,还需要一个自制重锤,通常投资在10万以内,加之高应变测试效率较高,因此高应变测试合理价格一般在10000-20000元/根。当然,由于现在市场环境差,两者的实际价格均远低于合理价格;

c) 提供的信息更丰富。静载测试只能提供一个总承载力值,再无其他,而高应变测试,可以提供桩基础总承载力值、侧阻力分布情况、端阻力、桩身完整性、桩身最大应力、锤击能量等等信息,这些信息除了验证评价桩基础质量之外,对于设计人员改进设计方案也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3.创造就业机会,增加GDP

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工程检测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江苏省现有工程检测单位4600多家,其中涉及桩基础检测的逾千家,影响就业人员数十万。因为高应变检测对于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因此,高应变检测的发展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江苏省作为发达地区,每年桩基施工量有数百万根之多,高应变检测产值可达数十亿,对GDP贡献不可谓不大。

问题分析:

高应变引进中国这几十年来,经历了“认知-验证-接受-推广-弃用”这样的历程。时至今日,高应变检测在工民建领域的应用已经少之又少,尽管“《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中3.3.5条明确规定:高应变检测数量不宜低于总桩数的5%,且不低于5根。然而由于不是强制性条款,实际检测数量极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价格不合理

检测单位准入门槛较低,导致检测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如前所述,江苏省工程检测单位就多达4600多家。由于采用市场化管理,各企业之间自由竞争,导致价格急剧降低,部分地区甚至已经降到了明显低于成本的程度,导致弄虚作假泛滥,以至于按照规范认真做事的企业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竞争,而不得不放弃相关业务,退出市场,最终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公信力降低

高应变检测不同于静载,需要通过一定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出最终检测结果,因而属于间接法,对于相关结果的查看和解读,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够做到,因而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无法评判高应变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鉴于上述的行业内弄虚作假、粗制滥造情况严重,作为决定是否采用高应变检测方法的业主方、设计方,对于高应变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最终多数转用较为直观易解读的静载测试。而实际上,静载测试弄虚作假的也大有人在。

3.从业人员能力低

高应变法是基于一定的理论,需要计算和分析的测试方法,因而对于从业人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美国打桩承包商协会(PDCA)建议,从事高应变测试与分析的人员应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而国内目前的情况是,工程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接受培训程度不够,加上市场环境差,从业人员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提高业务能力,以至于现在行业内一线检测工程师,能够真正掌握高应变技术,并熟练使用的人寥寥无几。而部分厂家为了迎合客户,不去培训客户,而是不断傻瓜化设备、软件,不顾结果真实性、合理性,只为方便出具报告,更是加剧了高应变检测市场的混乱。

具体建议:

1.提高高应变检测价格、数量

建议设定高应变检测最低价格及建议价格,避免出现明显低于成本价这样的的不合理价格,确保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检测单位能够参与到市场活动中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议主管部门倡议、引导高应变检测方法的应用,提高检测效率,促进行业繁荣。

2.监管部门加强管理

省市质监部门应加强对检测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抽检的频率和比例,对于存在违规操作的单位,给与严惩,提高其违规成本。另外对于检测过程的监督,可以仿效同为GDP大省的广东,实行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目前我省部分地区部分单位已在实行数据上传,但是不是统一部署,对于行业影响小。

3.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检测工程师的素质对于高应变检测的质量至关重要,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行业内专家,对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也可联合相关单位不定期举行高应变检测能力竞赛,鼓励从业人员通过比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最终促进行业发展。

对于检测从业人员来说,少倒一栋楼,少塌一座桥,是最崇高使命!对于执政者来说,优化检测行业结构,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伟大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