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912 关于以水运为重点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放大徐州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效应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康建荣

调研情况:

江苏濒江临海,水运资源得天独厚。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江苏省充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杭运河的资源优势,在沿江、沿海以及内河沿线积极推进港口建设,不断强化港航融合,构建物流新通道。2022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以水运与铁路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 。徐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江苏双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徐州港作为国家内河主要港口,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和我国煤炭运输体系的重要转运港,被誉为“京杭运河第一港”。据统计,目前徐州全市港口企业共59家,码头泊位211个,综合通过能力6656万吨,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86个。虽然徐州水运建设已取得部分成效,但交通运输中水运占比较低,约为9.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0%)。

问题分析:

一是港航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足。干支航道网络尚未形成规模,目前,徐州市共有航道51条,航道里程约1033公里,约占全省的4.4%,近20年总体航道规模没有增加;徐洪河等部分干线航道存在卡脖子航段和较多碍航设施。现代化、集约化港口建设仍需加强,2021年在全省港口吞吐量排名第12位。

二是水路运输集装箱业务发展滞后。水运集装箱补贴政策至2021年4月中止,由于未能及时建立起有效的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相关业务开展造成很大冲击,集装箱货源流失压力很大。

三是交通物流产业发展不足。重建设轻服务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精准服务尚需加强,交通枢纽优势尚未转化为物流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交通枢纽经济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交通运输与产业发展未形成紧密联系,以最具代表性的物流业为例,发展规模小、效益低,集聚辐射功能不强。

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积极拓展联运通道,加快构建公铁、铁水、江河海、空陆、海陆五大多式联运体系。建议将京杭大运河至县级城区或县域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接航道(徐沙河、复新河等),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优先安排省级资金投资建设。

二是打造内河航运中心,重塑水运枢纽地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优化水运项目申报审批,支持徐州打造区域性内河航运中心。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通江达海”黄金通道作用,建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绿色、智慧、安全的高等级航运体系,推动“徐宿连”通道早日通航。

三是大力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建议省级层面出台政策,给予水运集装箱航线补贴,推动对接上海、连云港、长江中上游等地,衔接沿海运输的水运集装箱航线网络,将徐州打造成为辐射服务淮海经济区的枢纽港。

四是推进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成立多式联运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汇集工作合力,强化精准服务,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省港口集团等省属国有企业作用,鼓励多方企业组建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和企业联盟,促进货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促进物流产业、枢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