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898 关于提升婴幼儿疫苗预防接种服务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林敏洁

调研情况:

近几年,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开放,二胎、三胎将会迎来一个新潮,那么婴幼儿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其中疫苗预防接种是重中之重,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保障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很大程度上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随着我国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快速提高,疫苗品种的不断丰富,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因部分环节出现差错,导致预防接种的问题开始逐渐凸显。

问题分析:

(一)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孩子家长都有着同样的问题:不知道要接种哪些疫苗,各种疫苗有哪些预防效果,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该如何应对,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应该如何选择。

(二)对于生活困难及有特殊情况的家庭而言,接种自费疫苗费用高。虽然国家有免费疫苗,但是多数孩子家长都会有自费疫苗肯定比免费疫苗好的想法。另外还存在如下情况:自费的五联疫苗全程只需要接种4针,如果要接种相同效果的免费疫苗则要接种12针,相比要多打8针。为了让孩子少受打针之苦,家长肯定会选择自费的。同时自费疫苗又多以进口疫苗为主,无形中又增加了接种成本,接种单位在接种时也会主动推荐自费疫苗。这样一个孩子如果全程都接种自费疫苗的话,会是一笔很大开支,增加了育儿成本。

(三)全国的疫苗接种建档信息尚未实现全网同步,换省市接种转档很麻烦。接种档案信息记录仅在建档的省市有记录,孩子如果需要在外省市接种,就要重新建档。甚至因为不同省市接种顺序标准不同、疫苗分配比例不同、缺少同类疫苗供应等问题,使得疫苗接种存在地域局限性。

(四)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相关医疗部门给予的应急处理支持不够。众所周知,疫苗就是灭活病毒,接种也存在一定风险。虽然每次接种后都会有半小时的留观时间,但是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都会发生在接种后的几天,甚至更长。例如:网传很火的“苗王”麻腮风疫苗,接种危险期高达14天。不良反应有发烧、出疹等。许多家长都会手足无措,孩子也受罪。

具体建议:

(一)健康宣传指导。加大疫苗预防接种宣传力度。在医院建卡时期,就可以向家长发放疫苗接种宣传手册,使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有足够时间做功课了解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的效果、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正确的处理方法。也可以通过视频讲解、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媒体平台提供相关知识,正面引导孩子家长,强化宣传教育。

(二)致力于国产疫苗研发,制定针对性福利政策。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加大国产疫苗研发力度,研发出更适合我国儿童的国产疫苗。并研究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如:将部分自费疫苗纳入免费行列、将儿童医保与父母医保相绑定同时将疫苗接种纳入医保,这样儿童疫苗接种、体检、看病就可以使用父母医保。降低育儿成本,特别是针对家庭贫困或有特殊情况的家庭提供优惠政策,让更多家庭更有信心迈入二胎、三胎时代。

(三)建立更完善的疫苗接种档案体系,全国联网同步档案信息。免去异地转档的繁琐手续,根据档案接种记录,随地安排接种。统一各地疫苗接种种类、顺序,加大疫苗数量生产。根据各地疫苗需求,合理分配疫苗,并留出充足的备用疫苗。真正做到随时接种、随地可接,打破疫苗接种的地域局限性。

(四)强化疫苗接种后的保障,开辟救治“绿色通道”。基层社区接种部门和医院应开通24小时应急处理热线。随时为接种疫苗后有不良反应的婴幼儿提供第一时间的远程医疗指导。医院作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定点救治医院,人工成本过高,可在疫苗接种处设立值班的工作人员,开辟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救治快速通道,并为有异常反应的患儿提前定制应急预案。通过各种健全的后备医疗体系,为疫苗接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五)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社区医疗人员的投入,根据各地接种人数需求,更合理的分配各地医疗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工作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强化其职业意识,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避免疫苗接种时人员聚集排长队的现象,进一步宣传推广网上预约接种的办法,分时段、限时人数预约。家长可根据接种日期,更灵活的安排时间。不仅为接种提供了便利,而且又有效地避免了人员聚集。

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应该更加重视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加大人力、物力、财政投入、强化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宣传指导,完善健全智能网络档案系统,让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更有序、更安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