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65‰,人口死亡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人口规模优势,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近10年来,结婚率持续走低、初婚年龄线持续走高,2021年全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1.22岁,其中男性31.88岁、女性30.56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远低于1.5的国际警戒线。究其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重,年轻人减少,适合结婚的年龄段人口整体减少,进而导致结婚率降低。二是适龄男女婚恋观念转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较高,导致生育意愿降低,进而对于婚姻的需求也随之降低。少子化、低生育率、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平衡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问题分析:
高校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我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研究生队伍。江苏是高校大省,预计到2025年,我省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有研究指出,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6岁。然而现实却是,女研究生到研究生毕业,即使进入婚姻阶段时已过而立之年,不但过了最佳婚育年龄, 而且生育的风险倍增,许多高知女性不得不借助生殖技术,花掉大量时间保胎或做各种筛查,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幸福感、安全感,更挫伤了她们追求自己的事业的信心,甚至很多人为此放弃了她们本来的专业,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就业难、结婚难、生育难等使得女研究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因此,虽然我国有女性科技工作者4000万,占据40%,但是“高位缺席”现象屡见不鲜,越往象牙塔的顶端,女性越少。
具体建议:
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2022】26号国卫人口),要求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深刻认识人口政策调整的战略紧迫性,积极构建全方位全链条措施,帮助女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婚恋观、生育观对于新形势下的人口结构调整、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院所出台系列措施,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鼓励在读研究生结婚生育。一方面针对女研究生群体的独特性,实行更为“弹性”、“人性化”的学习年限限制,取消对“超学习年限的女研究生进行清退”的学习条款;另一方面高校院所应积极与所在市地协作,针对地市空置的商品房进行改造,作为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怀孕、已婚产子在读研究生提供优良住所,免除其后顾之忧。
2、高校院所应成立专门机构,定期上门,建立精准服务机制。一方面为全日制、在读期间已婚怀孕或生子的女研究生落实生育津贴、孩子入托入学指导、心理疏导等;另一方面与当地卫健委、妇产医院等部门沟通,落实孕产检、健康咨询、就医等事宜。
3、建立高校院所、地市和用人单位的内部协作,落实女性人才政策。对于接收女性毕业研究生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优惠税收等政策,促进女性研究生对口就业、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