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766 关于加强江苏侵蚀段海岸守护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喻君杰等2人

调研情况:

经现场查勘,向沿海地区有关部门了解,并参阅有关科研院所调查研究材料,形成本件。 

问题分析: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是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海兰新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江苏海岸带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岸线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区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岸南通启东市连兴港,全长954公里。海岸类型以粉砂淤泥质海岸为主,海岸线呈现北冲、南淤态势。侵蚀岸线主要位于连云港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岸段、盐城中山河口至斗龙港的废黄河三角洲岸段、南通东灶港至蒿枝港的辐射沙洲岸段。其中,废黄河三角洲岸段侵蚀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1855年黄河改道北归,泥沙注入剧减、动力泥沙平衡发生改变,且受东海前进波、黄海旋转波两大潮波系统影响,造成岸滩侵蚀严重。       

近年来,受泥沙来源减少、潮波动力增强等因素影响,江苏海岸侵蚀呈加剧趋势。如废黄河口以南、双洋河口南北侧、射阳河口以南段,岸滩侵蚀明显加快,侵蚀区域距离海堤逐年缩短。不少岸段前原随处可见百米宽以上的米草滩已大幅侵蚀。此外,海岸侵蚀范围也不断发生变化,70年代南侧蚀积界限在双洋河口附近,80年代末南移到射阳河口,2012年前后又南推至新洋港河口,而最新监测显示新洋港以南的珍禽保护区逐步遭受侵蚀,蚀积界限已南移至斗龙港附近。据预测分析,海岸蚀积界限还将继续南移。侵蚀速率加快、侵蚀范围扩大,造成国土资源流失,直接威胁后方陆域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常态化监测。实施海岸监测是掌握岸滩动态信息的重要手段。现行海岸监测多结合岸线修复、海堤巩固等工程实施,监测时间短、范围小、内容单一,难以反映岸滩较长时间的演变规律。建议加强侵蚀岸段的监测,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和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监测海岸线位置变化,分析滩面演变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前研判岸线灾变情势,为沿海岸滩治理与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深化保滩技术研究。保滩工程可有效保护海岸岸线稳定、维系海岸带生态平衡。建议深化保滩技术研究,围绕保滩、促淤等功能,开展科学试验,优化设计方案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参数,提出减缓滩面侵蚀、维持滩面冲淤平衡的最优方案,并遴选适宜的水生植被,提出植被消浪与传统保滩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方案。      

三是加快岸滩治理保护。岸滩治理保护涉及多行业、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形成合力。建议省级牵头,市县共同推进,开展动态监测和治理修复,构建科学合理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格局。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生态红线管控,特许保滩护岸等公益性工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