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736 关于加快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 夯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王学锋

调研情况:

江苏是建筑大省,建筑业连续16年保持全国领先,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镇化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建筑业客观上面临建设总量下降、增速放缓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更是给以民营建筑企业为根基的江苏建筑业带来较大冲击。外部发展环境的转变也不可避免暴露出民营建筑企业自身内部管理质态的脆弱。一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及时研判、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企业面对新发展阶段、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不具备化危为机、抢抓新发展机遇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分析:

人才和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决策、管理、运营以及转型发展、抵御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匮乏。调研发现,当前我省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层难以从“包工头”成长为新时代的企业领军人。早期传统建筑市场红利丰厚,粗放式管理也能“躺赢”,但当前跑市场、包工程、拼劳务的传统经营方式已不适应发展需要,面对新经济环境一代企业家缺少变革的决心和能力,视野开阔、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建筑企业领军人物更是凤毛麟角;二是中层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供求矛盾突出。熟悉现代企业管理运行和熟悉施工现场管理的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不住,高素养、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施工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自我发展环境和条件较差。三是基层劳务工人队伍整体能力较弱。建筑工人队伍呈现“一高一低”特征,年龄偏高,50岁以上占比超40%;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占比73%以上;学习培训渠道少、不通畅,管理难度大,一些新技术、新要求工人无法掌握,难以适应智能建造要求,往往给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具体建议: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国家也相继出台推进数字经济、智改数转、智能建造等政策措施,这些都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目标指引。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持并持续提升我省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构建适应行业发展的建筑业人才支撑体系、教育体系和培养体系。为此建议:

充分挖掘我省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通过人社、教育、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发力,住建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加快构建“立交桥”式多层次建筑人才教育和培育机制,持续推动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领军企业家、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和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稳经济、保发展、促转型提供支撑,为保质量、保安全提供保障。

一是加快培育领军企业家队伍。以往对制造业、服务业领域企业家关注和培训较多,针对建筑领域企业家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建议通过有效方式加强对建筑行业企业家的培训培养,讲政治、讲经济、讲市场、讲管理、讲风险防范,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家实行定期轮训,开展政策解读、经验交流、案例剖析,提升企业家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培育一支能决策、有作为、善经营、有情怀的领军企业家队伍。

二是加快培育核心管理人才队伍。建议充分依托人社、总工会等部门培育资源,开展建筑企业经营、财务、技术岗位管理人员轮训和培训,通过院校定期开设专题培训班,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到工程项目中去锻炼实践,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管理的企业核心团队和储备人才。

三是加快培育专业技能性人才队伍。建议将建筑专业技能性人才培育纳入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之中,鼓励院校在应用性本科、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中开设与建筑管理、专业技术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多层次、多梯队培育企业所需技能性人才。支持鼓励专业领域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以工厂在学校、学校在工厂的方式培养适应专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强岗前培训与技能水平考评认证制度建设,实现管理专业化、用工制度化、技能产业化,保持专业技能性人才队伍稳定发展。

四是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针对面广量大的劳务工人队伍,按照工种、专业分工,建议人社、总工会、职业院校等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通过开设网上培训、授课、教学视频等形式,住建部门指导督促企业通过岗前培训、民工夜校等方式,加强与员工岗位相适应的教育培训频次,完善培训内容,采取培训积分、现场检验、能力测试等手段,实现工学结合、德技并修,促进劳务用工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变。

在此基础上,提升人才队伍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夯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