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643 关于加大对江苏海域浒苔绿潮长效治理力度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季红星

调研情况:

绿潮是指某些大型绿藻脱离固着基形成漂浮群体后,过度增殖、生长、聚集达到一定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所谓浒苔绿潮就是由浒苔这一特定绿藻种类所引起的绿潮。自2007年以来,我省春夏之际黄海海域都会暴发大规模浒苔绿潮。我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定期开展浒苔清理打捞工作,于2019年起在自然资源部督导下探索实施浒苔绿潮源头治理之路,但治理效果不理想。

问题分析:

浒苔绿潮的主要危害:

一、生态影响。浒苔绿潮形成后遮蔽阳光、消耗氧气,与区域内原有浮游植物群落竞争,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结构失衡,腐烂死亡过程进一步消耗氧气并产生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二、经济影响。浒苔绿潮大量抵近海岸,影响海水养殖产业;登岸堆积后,清理不及时会腐烂发臭,影响滨海景观和旅游产业;浒苔绿潮大面积堵塞航道、冷源取水口等,影响海上交通运输和能源产业等。

三、社会影响。浒苔绿潮暴发季都会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关于绿潮源头问题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负面舆情较多。

具体建议:

一、加强浒苔绿潮业务监测和基础研究

我省浒苔绿潮业务监测现聚焦浒苔绿潮发生发展一般过程,基础研究则大量专注于实验室而非野外的试验研究,对浒苔绿潮发生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应认真梳理当前对浒苔的认知空白,如浒苔种群来源、生长漂移规律、不同生长时间段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建立健全浒苔绿潮业务监测体系,建设浒苔绿潮基础研究项目库,加强业务监测和基础研究,为浒苔绿潮治理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建立完善浒苔绿潮应急响应机制

当前浒苔绿潮应急处置以打捞为主,缺少应急处置完整预案。应系统编制浒苔绿潮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浒苔绿潮灾害影响评估,明确不同岸段生态敏感程度及处置优先级,制定浒苔绿潮灾害等级划分和分级响应办法等。形成浒苔绿潮远岸拦截、近岸打捞、上岸清理应急处置机制。

三、推广紫菜养殖筏架定生绿藻防控规范

近年来,紫菜养殖筏架定生绿藻防控技术日趋成熟,相关规范要求已被养殖从业者所接受。应尽快修订条斑紫菜半浮动筏式养殖技术规范、紫菜协会章程、紫菜交易市场规则等,发挥紫菜养殖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作用,依法依据开展常态化管理和监管,形成紫菜养殖筏架定生绿藻长效防控机制。

四、统筹沿岸浒苔防控和陆源污染防治

近年在山东、江苏多地沿岸发现浒苔,且与陆源污染物入海的通道和过程具有一致性。应将岸基浒苔防控纳入陆源污染防治范畴,加强对入海河道、养殖池塘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加大对养殖池塘等尾水排海的治理力度,尽可能减少岸基浒苔入海生物量。

五、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整体治理

我省海域的环境问题还有多种表现,如赤潮、马尾藻金潮及沙海蜇、银币水母、淡水浮萍等生态灾害等。所以,在浒苔绿潮治理中应避免单一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探索向海一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布局自然保护地、退养还湿、海洋牧场等多种保护修复手段,编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一体行动方案,提升江苏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六、加强对浒苔绿潮治理的组织领导

浒苔绿潮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如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气象部门等。2019年以来,省、市、县建立了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绿潮治理工作架构,在浒苔绿潮治理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防控效率和成效有待提升。应充分发挥各级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环保责任的监督作用,建立由各级政府牵头、海洋主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制定浒苔绿潮治理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各司其职、上下畅通的浒苔治理分工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