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为了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鼓励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目前,我省电动汽车保有量33.4万辆,充电桩16万个。2022年11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了《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建成各类充电桩累计超过8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累计建成约20万个,累计建成换电站500座。虽然充电桩建设在快速发展,但仍未能跟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我省仍存在着充电桩数量少、分布不均,充电慢等问题。因此,我省仍应大力推动充电桩建设。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推动充电桩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很多地方对充电桩的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缺失。有关充电桩安全事故的报道越来越多。2021年4月14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大都会广场发生充电桩自燃事故;2022年2月14日,赣州一小区发生充电桩起火事故;2022年5月8日,东莞市一辆纯电动物流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现场过火面积约30平方米,造成5台车辆损毁。其他有关充电桩安装位置不当被水淹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报道更多。因此,加强对充电桩安装过程及后期使用维护的安全监管刻不容缓。
在对充电桩的安全监管方面,天津市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2022年11月25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天津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强制检定实施方案》,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了各监管单位的任务分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依据该方案,天津市于2022年12月在全市开展了一次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问题分析: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1、充电装置电压过高,有些能够达到770V,远远超出家用电压,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危险极大。
2、充电桩接地不可靠,有些内部金属部件不能够完全接地,存在触电风险。
3、充电枪插头没有可靠锁紧,有些没有电子锁装置,使得人们在拿下充电插头时,插头仍带电,极易发生危险。
4、充电桩防水、防锈、密封性能不好,内部容易发生锈蚀,短路,导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但遗憾的是,充电桩尚未列入国家强制CCC认证目录中,相应的生产标准及运维规范仍在起草中。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满足充电需求的情况下,充电桩的制造成本从几千元到十几万不等。部分企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生产,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能低。因此,为了预防安全事故,政府应规范充电桩的安装和使用流程,加强对充电桩的验收管理和后期的维护检查。
为保证充电桩的安全性能,国家能源局早在2014年就颁布实施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标准》。该标准对充电桩建设和验收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该标准仅是技术法规,只能等待其他法规明确实施主体后才能发生作用。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小区安装充电桩只需物业同意即可,无人监管和验收。很多企业的充电桩都是由自己内部电工自行安装的。而根据国家能源局颁布的上述标准,安装充电桩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均需要具备相关资质,并且要有施工图纸。但这些要求在实现中并未得到落实。因此,我省的充电桩安装和后期的使用维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省多部门在2022年3月1日联合发出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但该办法仅对充电桩的安装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但没有明确监管单位,不具有可操作性。
具体建议:
为了让充电桩安全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建议应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文件,对充电桩安装过程和后期使用维护的细化规定。新规定要明确监管主体,监管程序;要界定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维护单位的权利义务;要清晰规定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确保做到监管工作“事事有着落”“人人有责任”。 在具体文件出台前,建议由各市安监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近期对辖区的充电桩安全隐患进行一次摸底排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安全监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