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实现“双碳”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是能源绿色转型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江苏作为“苏大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那么深入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重要手段。在新型能源体系中,以核电为基荷,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制氢、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融合发展、协调互补,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能源产业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核集团致力推动在苏在连核电与核能综合利用产业布局,打造全国示范性零碳能源基地,助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其在连成员单位田湾核电是国内首家获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的核电企业,是江苏省首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和“节水型企业”。田湾核电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全面建成后总装机容量913.8万千瓦,约占江苏电力总装机的6%,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0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00万吨。开工建设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田湾蒸汽供能项目,可提供工业蒸汽约600t/h。开工建设全球最大的海上单体光伏电站——中核田湾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并配置容量为400MWh的储能装置,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72.9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9.35万吨。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即将核准开工,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同时加快制氢、储能和核能集中供暖探索研究。此外,连云港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问题分析:
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大开发的中心城市,是中国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面临的主要制约有:一是石化产业能耗指标缺口较大。虽然连云港新能源发展较快,但仍难以满足石化产业需求。据测算,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目前新投产、在建、拟建项目总能耗增量约3180万吨,石化产业基地总能耗缺口仍然很大,市内难以平衡解决。二是海域资源制约海上风电发展。连云港海域总面积达6677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但扣除海洋生态红线、港口码头、锚地和航道累计占用的49%海域面积,实际可利用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的海域十分有限,制约海上风电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现行政策影响新能源项目落地。陆上风电方面,“十四五”期间江苏严格控制新上陆上风电项目;光伏发电方面,集中式光伏和滩涂光伏项目发展受用地、用海等政策制约,按照2023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的“制定支持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政策”要求,国家、省级层面研究制定出台支持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政策以及研究制定光伏用海管理政策等相关工作还需一段时间落地。
具体建议:
一是以核能为基,以太阳能、风能、势能、储能为辅,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以电力、热力、氢气、暖气等为重点媒介,打造核能为基、多能互补的零碳能源体系,为全球零碳化治理提供综合能源供应解决方案。二是以数字经济赋能,做强关联产业链,形成集机组与设备检修、大数据与软件开发、综合试验、技能培训、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核能综合利用配套产业链,进一步丰富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能产业生态圈。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独特的山海连云景观基础,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树立绿色文旅品牌,打造和谐友好、人本关怀的新港城,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出台地方核能综合利用顶层设计规划。通过加强地企融合发展,分析核电核能产业需求,尽早出台核电和核能综合利用地方规划,力推单一核电向核能综合利用、多能互补转变,实现政府、民众和企业的多赢局面。
二是加快谋划基于核能产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布局。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则,充分发挥核能清洁属性优势,提前谋划接入碳交易市场方案,抢占先机。
三是加快核能综合利用与石化产业基地的耦合发展。通过核能综合利用满足高耗能行业多样化的用能需求,帮助以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高耗能行业破解发展瓶颈,全力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和实践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和行政法规的完善,加快推进建设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为全球高耗能企业脱碳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样板标准。
四是加快构建核能与其他清洁低碳能源的协同发展机制。打造“核蓄风光氢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以核电站为中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核蓄风光氢储”的互联互通、协同调度和智能控制,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区域智慧能源互联网,充分挖掘核电在地方清洁能源体系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以及在电网中的协调平衡作用,有效推动多种清洁能源形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我国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
五是加快推进核能与制氢的联合发展。将核能制氢作为地方氢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加大核能制氢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为大规模制氢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建议江苏连云港系统地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这篇大文章,依托中核集团在连两大核电核能基地,把握世界前沿首个最大创新和多个国内国际之最,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核蓄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态势,打造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全球多能互补零碳能源基地,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助力江苏和全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