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597 关于加快提升我省老年轻度认知障碍防控水平的提案
日期:2023-01-16 提案者:李奇等4人

调研情况:

我省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患者快速增长。2021年省疾控中心调查,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率高达37.03%。失智老人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早期防控是降低老年痴呆发病率的重要举措。老年痴呆患者早期阶段常常出现记忆减退、感知和行动能力减退等状况,但对日常能力尚无明显影响,约15%的早期患者会在两年后发展为老年痴呆。如果能在患病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可有效减缓认知减退,效果将远比进入痴呆期更为有效。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每延缓1年发病,能够为家庭节约数十万元医疗和护理费用,可大大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占用。

江苏已将老年痴呆患者的评估、治疗、管理纳入《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中。《江苏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逐步推进阿尔兹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但在具体落实上,我省老年轻度认知障碍防控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少困难。

问题分析:

1、早期筛查难以普及。一是家庭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痴呆是正常老化行为,多数在是出现走失、严重神经精神症状导致照护困难后才寻求医疗服务,呈现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困局。二是筛查工具不足。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各类认知评估量表,不同量表敏感度、特异性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筛查工具和规范的筛查流程,影响筛查结果的可靠性。三是治疗手段不足。认知障碍早期治疗主要集中在非药物干预方面,缺乏系统、易行和有效的干预手段,成效无法在短期内凸显,这也是阻碍老年认知障碍早期筛查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2、防控保障需要加强。一是社区能力不足。认知筛查的主体是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基层全科医师普遍缺乏认知障碍筛查诊断的基本技能,后期病例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面对海量基数老年人口,认知障碍基层社区缺乏足够的经费、人员进行系统筛查和跟踪管理。二是政策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投入不足,医保等保障政策不完善。认知障碍尚未列入慢病管理范畴,医保对认知障碍康复项目设立不够合理,报销比例不足,申请过程操作难度大。三是社会援助力量不足。社会力量是防控的重要补充,目前相关产业规模小、产业链尚不完备,认知障碍干预设备和手段较少,尤其是缺乏智能化的筛查和适合家庭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及远程训练干预设备。

3、防控体系尚未形成。一是医院缺乏专门诊疗服务。2021年全省公立医院有435家,仅开设20多家记忆门诊或认知障碍中心,认知障碍疾病诊疗模式尚不健全;认知障碍专科医生的数量偏少,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专科人才成长平台缺乏,各级防控人才数量和质量均无法适应认知障碍患者急剧增多的现状。二是社区缺乏诊疗条件。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尚不具备痴呆诊治的基本医疗条件;各级医疗机构的非认知障碍亚专科医师(包括全科医师、乡村医师等基层医务工作者)缺乏基本病史采集与认知功能初步评估能力,相关的临床诊治知识、经验与能力不足;三是家庭缺乏护理知识。老年认知障碍是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尚无有效治愈手段,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调查显示46%的被调查者不知道阿尔兹海默病,42%被调查者不知道此病可以预防。患者及家庭照护人员缺乏相应的医学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信息来源缺乏,社会援助力量较为薄弱,干预能力不足。

具体建议:

1.构建三级防控体系一是在依托三甲综合医院打造3-5家省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全面开展各类认知障碍疾病筛查、诊疗服务,诊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诊疗服务数据管理及研究,对下级医院进行帮扶培训,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二是省内每个设区市依托三甲医院设立至少1家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承担筛查、诊疗、科研任务,对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帮扶培训,为地区认知障碍防控提供保障。三是依托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0-5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建设专门的记忆障碍防治中心(记忆门诊),开展早期认知障碍病人的识别、预防、规范化随访、健康教育,开展社区照料或指导家庭照料,向上级医院转诊病人。四是依托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访视,建立家庭、个人健康档案,为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提供非药物干预训练和早期照护服务,提供家庭支持。

2、提升防控支撑能力。一是强化技术支撑,推动筛查、诊疗和康复技术研究,通过设计专项课题、提供示范性应用等方式,促进老年认知障碍筛查方法创新、成果应用。支持开展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止和干预技术研究。加大对认知障碍治疗的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临床应用方面的扶持和投入,缩短该领域创新产品研发周期。二是加强政策支持,通过项目形式对我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开展认知障碍筛查和干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逐步将筛查纳入常态化工作;优化医保政策,建立健全认知障碍老年人评估等级制度,将早期筛查和康复治疗纳入居家养老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加强防控人才支撑,统筹现有资源,设立一批认知障碍培训基地,分级分类对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开展专业培训;健全认知障碍疾病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规范化建设,建立起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体系。

3、强化防控社会支持。一是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科普宣传,普及筛查、预防及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认知障碍知晓度。提高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自身对认知障碍的知晓度。二是推进家庭智慧化改造,围绕高危老年人居家“安全监测”、认知障碍老年人防走失等场景,打造以家庭为中心,社区、医院协同支持的防控信息平台,提供科普信息、服务资源、治疗保健等服务,开展在线认知障碍康复训练。三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控工作。通过出台提供场地、减免租金、运营补贴、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居家防控服务领域,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设立认知障碍服务内容、收费和分类管理等统一执行标准,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照护服务。四是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依托基层卫生站、社区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立认知障碍友好服务站点,培育社工、志愿者等认知障碍友好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家庭等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