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1月11日,江苏入选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名单,将为江苏从“贸易大省”迈向“贸易强省”,为江苏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进一步对接国内外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更多机会。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严重放缓的情况下,江苏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内外市场衔接联通,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使广大企业更加自如地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提升竞争力。然而,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开拓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成功实现出口转内销的外贸企业凤毛麟角。
问题分析:
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自主品牌、内销产品认证手续繁琐、内销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1、缺乏自主品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大部分为国外品牌代工贸易(OEM),重点在生产过程,很少涉及销售领域,出口企业只需把生产和质量做好并直接交货即可,付款结算也较内贸简单,几乎没有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同时,企业在内销知识产权认证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也面临着众多环节和手续,导致其在转型内销市场的路上止步不前。
2、成本收益不匹配。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时必须面对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问题,还要在市场推广、渠道拓展、仓配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对于转型企业来说,先期几年时间更多的是投入而非产出,短期收益不高,导致不少外贸企业迟迟不敢启动内销市场。
推进并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外向型企业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做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企业成长和转型的必经之路,需要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
具体建议: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以市场为导向,从品牌建设、能力建设、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努力解决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建议有:
1、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
一是加强对出口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并支持企业主动申请自主知识产权,做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帮助企业自主创建和经营品牌,借助外单生产积累的产品开发和原料成本优势,实现从加工生产商到品牌运营商的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创新和发展;二是便利出口企业办理内销相关行政许可和产品认证,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同线同标同质”产品认证,简化认证机构出口转内销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推动内外销产品标准统一,提高内销便利化水平,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2、加强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建设的支持
引导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利用在国际市场为大品牌代工的产品美誉度为自有品牌加分,或者化危为机直接并购国外高端品牌,引入企业国际化经营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国际化、内部管理国际化和营销国际化的国际化综合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充分提升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全球竞争力。
3.加强对企业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内外贸市场拓展的支持
一是围绕各地优势产业带的好企业、好产品,联合当地政府,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优质企业搭建国内外营销一体化的线上交易平台,一方面,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促进产销衔接、供需匹配,发展反向定制(C2M)、智能工厂等创新发展,培育内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起地方特色产业的全球名片;另一方面,吸引国际和国内贸易领域各类服务机构和服务商入驻平台,组建服务大联盟,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国内资源对接提供服务支撑,打造支撑中小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转型获得感。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最大的瓶颈,尤其缺少数字化运营等,中小企业面临线下人才可选范围少、线上人才筛选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建议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的数字贸易校企实验平台,创新推广“数字化+职业技能”等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同时,培养熟悉国内外法律、规则和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企业提高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