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3年提案
0601 关于加强我省密室逃脱类场所安全隐患排查的提案
日期:2023-01-17 提案者:完利梅

调研情况:

“密室逃脱”是指在特定设置的空间内,由玩家通过探索解谜、通力合作、沉浸体验,最终脱离密室房间的休闲娱乐体验游戏,通常至少要5人共同参与才有乐趣,时长一般2个小时左右。近年来,“密室逃脱”因其独特新潮的玩法和面对面交流的良好社交体验,受到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和白领的青睐,成为“社交新宠”。如在大众点评APP上搜索江苏省“密室逃脱”类新型场所就有近千家,但基层调研发现,这些场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亟需引起重视。

问题分析:

一是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密室中大量使用灯光、音响、电子游戏道具等电器设备,又有布幡、塑料等可燃装饰物,火灾风险高。与此同时,密室的设计者为了增强主题房间的整体风格和真实氛围,一般不会在密室内部或显眼位置安放逃生标志,万一发生火灾、停电等突发状况,内部玩家难以脱困,灾情也难以控制。目前在常州经营着3家店的郭先生,进入密室逃脱行业已经超过8年,但他表示“我们会跟设计师沟通,在设计密室的时候将安全问题考虑进去,但具体什么要求,我们也不清楚。”密室逃脱类场所没有相关行业标准,都是独立的团队去设计制作,消防安全方面只能靠经营者自觉。

二是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密室逃脱”会使用到一些锋利道具、特殊绳索设备等,在游戏过程中容易损坏或者操作不当造成人身伤害。如南京市民李某在参与“密室逃脱”游戏时被要求用手铐拷在铁门上,结果手铐的密码锁出现故障,花了近二十分钟才打开,李某手肘处受伤。且“密室逃脱”部分游戏情节多含有惊恐内容,如该类场所有以“幽灵庄园”“闪灵”“死亡直播”为主题,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参与其中,易引发恐慌造成游戏现场混乱,从而导致各类人身伤害。在《南国早报》发起的相关调查问卷中,54%的网友表示,玩情节过于恐怖的密室逃脱游戏,会留下心理阴影,而众多经营的游戏室普遍对参与者的年龄没有限制,常有未成年人参与其中,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三是存在财产安全隐患。不少密室场所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兼职”,人员流动性大,尤其是密室的等待区人来人往,极易滋生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密室类经营单位为了增强“沉浸式”体验,多采用隔断打造光线昏暗的密闭、狭小空间,如若发生盗窃案件,破案的难度便会大大增加。如上海市虹口区倪先生一行七人在位于花园路的“Evoke密室逃脱”体验游戏后,有四位朋友发现自己财物遭窃,估算至少1500元。店长承认先前存在管理疏忽,埋下安全隐患,并及时对倪先生一行的损失作了补偿。

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督查指导,保障安全运营。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建议我省相关部门根据《通知》要求,持续深入围绕强化主体责任、消防设备储存、安全预案制定等方面开展督查指导,严防意外事故发生。强化部门联动,督促和指导相关主体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时刻警惕密室逃脱类场所存在火灾风险、人身安全风险和财产损失风险等。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安全意识。作为此类游戏场所主要受众群体的学生人群,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年轻人安全教育,全面普及此类娱乐项目风险,切实增强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伤害影响。发动广大群众密切关注身边密室逃脱类场所,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同时组织新闻媒体集中曝光,以舆论监督倒逼隐患整改、震慑违法行为。

三是严格内容管理,营造健康环境。建议我省文化、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脱离密室相关剧本脚本把关制度,设置相应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尤其在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游戏场景中,应减少“血腥”“暴力”和“死亡”等主题和内容;鼓励行业经营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场’,并使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场景和剧本,确保所参与的文化游戏活动导向健康、积极向上,推动新型行业朝标准化、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