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防控的最前线,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弱项。“十四五”期间,如何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和弱项、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本人利用参与社区防疫和结对共建的机会,对社区治理进行了走访调查,强烈感受到:以疫为鉴明得失,问题导向重治理,全面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
问题分析:
疫情中社区治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是力量资源薄弱。此次疫情防控,社区既要管理、也要服务,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人员明显不足。据了解,一般社区原则上1000人左右对应一个社区工作者,实际运作过程中万人社区往往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这种配置下的社区力量就显得严重不足。同时,城市管理职能表面下移带来社区管理事务剧增,而实际协同功能不足、管理力量薄弱。
二是能力本领欠缺。走访中发现,一些社区治理组织不够健全,少数党组织形同虚设,加之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低、晋升机会少、缺乏职业尊严,很难吸引人才就职,现有人员往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不足,不善于或者说不会利用网络、社区APP等科技手段收集问题、反映情况,致使相关信息不完善,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三是制度保障乏力。一些社区在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和解决具体问题,缺乏长效化的治理机制和措施,现有的社区治理规范过于粗略笼统,对于一些问题缺乏明确的解释,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洞;另外,“德治”是当前社区建设一大弱项,老人权威不再,能人美德不足,德治机制缺失,传统的勤俭节约、互助互爱等美德往往被淡化和遗忘。
具体建议:
后疫情时代社区治理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的建议。
1、突出“引治”,高举社区治理“一面旗”。此次疫情防控,基层党组织、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未来社区治理中,应让党旗在社区治理中高高飘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大社区党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投入,逐步实现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按照“混岗编组、梯次有序”原则,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一个网格一个党支部,一个单元一个党小组”“结对连心”包保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0分钟服务圈”,强化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管理,鼓励在职党员下沉进社区,推进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共建共融,全力打造社区治理党建品牌;健全党员突击队及党员先锋岗,实现城乡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民议民办民管”和党员志愿者“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建设充满活力的善治社区、美丽家园。
2、突出“智治”,凝聚社区治理“一条心”。注重社区智慧平台建设,增加投入,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快现有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以便建立完善和准确掌握居民骨干、党员和志愿者的数据信息,随时调度人力参与应急管理;构建线上供需对接机制,汇集居民、物业、商家以及辖区企业的人力、物力与服务资源信息,及时汇总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信息,将切实需求和自身诉求传递给党和政府;推进“互联网+社区政务服务”,将其网络体系延伸至社区各个角落,实现居民就近通过网络系统申报事项、办结事项,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进技术、业务和数据融合,加强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之间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提高社区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3、突出“德治”,点亮社区治理 “一盏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心口相传的社区精神,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责任感;建立“居民协商说事”互动平台,通过“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式,让居民群众自己主事、议事、办事、评事,开展“公益讲堂”“道德积分”系列活动,突出道德引领、民风教化,弘扬城乡社区乡贤文化,全面培育社区居民道德素养;建立健全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人的生活方式现代化、文明化;发展城乡社区志愿者服务,推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倡导移风易俗,摒弃传统陋习,依靠制度和温度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4、突出“法治”,织密社区治理“一张网”。?加强对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涵养居民守法意识,全面推进“评理说事点”建设,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养更多的“法律明白人”;推进法治社区建设,发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排查社区矛盾,特别是对社区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进行逐一摸底,重点摸清因病致贫、因疫失业和疫后门面出租、劳务纠纷等突出问题,协助当事居民化解困难、纾解矛盾;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突出“共治”,下活社区治理“一盘棋”。遵循社区治理内在规律特点,合理设置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强化多方共治。加强社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推进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动员干部职工、自愿者及各界人士与需要帮助的居民结成对子,引导辖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带动社区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纠纷调解、技能培训、文体娱乐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强化全周期治理,不断完善社区治理链条,逐步实现社区治理全流程、全要素管控;统筹好社区常态化治理与非常态化治理,建构社区居民动员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补齐应急处置、协调配合、服务供给等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和水平,确保平时治理有效、战时战之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