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是推动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盐城市持续优化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拓展中医、运动处方服务内涵,广泛开展家庭医生预约上门、家庭病床等服务,推动基层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建设,不断促进签约服务提质增效。目前,盐城市已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784个,一般人群签约率达41.9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8.36%,家庭医生工作室91个,上门服务109795人次,开设家庭病床413张;基层专家工作室147个,诊疗46556人次;联合病房503个,开放床位1768张,联合病房手术数739台次,签约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问题分析:
一是签约供给保障不足;二是多方参与合力不强;三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四是激励考核机制不全。
具体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家庭医生队伍。加快现有临床医生的全科培训,持续扩大专科医师参与,通过专家工作室、退休返聘、技术指导、绩效激励等形式,鼓励将临床专科、中医师、家庭药师、退休医师等加入家庭医生团队,采取“全科+专科”“专科+专科”等方式,组建不同专业特长的家庭医生团队,发挥骨干人才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业务培训,规范签约流程、服务形式、个性服务等签约服务行为。优先安排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特点,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后方帮扶队伍,着力构建共帮共管互助机制,不断优化和推进家庭医生向纵深发展,进而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二是加大签约服务宣传力度。实行日常宣传和专题宣传相结合,运用“两微一端”和抖音等方式,持续精准定向宣传,做到宣传内容深入人心、宣传方式喜闻乐见,营造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强化典型示范案例引领,注意把握宣传口径,客观准确宣传现阶段签约服务的内涵,合理引导居民预期。在签约期间,组织由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的签约宣传活动,让每位签约家庭获得一份签约凭证、一张门诊收费清单、一张服务名片、一份宣传折页、一次健康宣教。放大“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效应,增强家庭医生职业荣誉感。
三是完善工作推进保障机制。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当前医改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考评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细化考核标准,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属地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民生工程,承担着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政府应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卫生健康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收入分配向一线的家庭医生倾斜,充分调动和激发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家庭医生成为医疗资源利用的守门人、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四是强化签约服务考核激励。优化调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评价指标,细化内部绩效考核方案,统一考核标准,重点考核签约覆盖率、基层首诊签约率、续签率、规范履约率、满意度等评价指标,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确保签约乡村医生应获得的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充分调动乡村医生主动做好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将签约服务情况作为家庭医生聘用的重要条件,对于服务不到位、群众不认可的家庭医生可实行缓聘或解聘。探索实施家庭医生团队专项补助,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上加大向家庭医生倾斜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参与签约服务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