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在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以及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石化行业整体效益下降,特别是为行业提供上游化工原料或半成品的炼化企业,已经出现了供大于需,产品同质化竞争情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6万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炼油、化工板块2.5万亿元、4.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降低41.3%;利润方面,炼油、化工板块分别为274亿元、2050.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0.2%、 51.1%。
为积极应对这一突出形势变化,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龙头企业均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仅2023年就有11家分子公司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超过20家获选“5G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力求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全方位塑造新优势、开辟新空间、培育新动能。在江苏省地区,扬子石化应用轮式防爆和吊轨式机器人进行装置管廊巡检、连云港商储项目首次采用第三代焊接机器人对主体消防罐焊缝、南化公司首次采用清淤机器人对综合污水处理装置均质池进行清理,大量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在石化企业实现应用。
但是,参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GB/T 39117-2020)对全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情况诊断评估,43.5%未达标,24.7%企业为一级,11.4%企业为二级,10.4%企业为三级,5.3%企业为四级,仅余4.3%企业为五级。江苏省地区,完成自诊断企业总数为27446个,平均分仅为1.12分,作为大型国资央企,扬子石化也仅得分3.78分,处于第三级。大部分企业数智化转型存在碎片化现象,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运行新机制与生产经营管理内在联系的完整性与精细度仍需提升。
问题分析:
一是人员意识有待提升。对数字化智能化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采用信息化工具带来的安全风险下降、管理效率提高等有益作用,主动求变的积极性不足;部分“重建设轻应用”,仅为解决点状问题建设了一些孤岛应用系统,缺少顶层设计,底层数据不能规范统一,造成后续应用存在困难。
二是人员结构有待优化。员工平均年龄大多超过40周岁,30岁以内的年轻干部、技术骨干、技能专家等人员占比低甚至出现断层;专业结构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影响,新入职人员以化工、环境工程、机电仪类专业为主,信息计算机类专业偏少,跨专业的更少。
三是管理模式有待磨合。从“人机协同”到“机器代人”最后到“黑屏操作”、“黑灯工厂”,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与数智化管理新模式需要时间磨合,期间必然存在矛盾阻力,特别是对于安全生产要求极高的石化企业,要实现数智化转型,需要自上而下的坚定决心,以及大量精细的基础工作。
四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和运营服务水平仍需提升,部分企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数据传输能力、云计算能力还不能满足转型发展需求,需加快数据中心、云平台资源、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云、网、数、智、链等融合应用能力。
具体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强调“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工程来抓,着力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催生新的发展动能”。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提高石化企业在未来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给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 建议继续大力推动石化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辅助政策支持促进石化企业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进一步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联盟,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尽快实现“智能制造”从点状示范逐步发展为全面推广,提升本省石化行业产业集群整体“智能制造”能力。
2. 建议大力推进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企业和工业园区的本质安全能力,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各类应用机器人产品的研发落地,实现在部分范围内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不间断安全管理;同时鼓励并组织石化行业与安全管理行政单位的“技术+管理”安全经验交流,推动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的推广应用。
3. 建议通过数智化手段,帮助企业和工业园区实现从以装置级集散控制为主的装置控制系统逐步过渡到公司层面的装置管理+生产管理+资源管理的综合系统分析,实现车间级、装置级、工厂级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从财务角度给出企业生产经营、生产调度、采购营销的决策建议,促进效益提升。
4. 建议以委托企业运营模式为石化企业提供数智化服务,鼓励大型国企或龙头企业输出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场景案例,为所在园区或本地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运营,通过同一数智化产品的大量复制输出,在降低中小型石化企业数智化投入的同时,逐步将数智化基础设施和应用产品形成数智化产业集群。
5. 建议出台“智能制造”人才激励政策,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内部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以能力认证方式提供补贴或补助,激励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吸引外省复合型人才或外部行业人才进入本省石化行业,提高本省数智化人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