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以及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等5个“全覆盖”的具体目标。《江苏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旗舰”中医馆(五级)达到20%,《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江苏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也对中医馆、中医阁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基层中医馆、中医阁作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健康服务中独特优势的重要载体,在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问题分析:
现有的中医馆、中医阁存在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较弱,中医服务人才不足、中医服务体系上下机制不通等问题,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具体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馆、中医阁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基层中医药相关政策。各地要加快出台系列中医药政策文件,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完善基层中医药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形成更为健全的层级管理体制。提高基层中医药医保报销待遇水平,把更多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为基层中医药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加大专项财政资金投入,明确地市、区县(市)财政配套资金,重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卫机构中医药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和医卫人员中医专业技术。
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质量与诊疗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补偿机制,完善中医药在基层预防、治疗、康复、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中药饮片采购质量的监管体系,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室中医诊疗和康复保健科室建设,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疗法的基层中医诊所发展。鼓励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技术创新,扶持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乡村医生开展技术传承和学术提高。鼓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层群众定期开展义诊、中医健康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三是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根据需求合理确定专科或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完善协议服务政策,毕业后优先安排至人员短缺的中医馆。市县中医院要承担起基层中医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引进省市三甲中医院专家,定期开展县域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培训,让基层医生掌握1~2项特色专科诊疗技术,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水平,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卫生事业人员编制制度和薪酬保障制度,着力解决编制问题,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让基层中医药人才在职称晋升、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上更有获得感,帮助基层医卫机构吸引和挽留人才。
四是打通中医服务体系上下机制。发挥市县中医医院龙头作用,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为切入点构建医联体。建立健全县级医院中医医师定期到中医馆提供服务机制,完善县域医联体上级医院医疗资源、服务和技术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共享的长效机制。同时给予乡镇中医馆、村中医阁医务人员免费进修学习机会,帮助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提高中医药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