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142 关于加强数字文旅培育的提案
日期:2024-01-22 提案者:农工党江苏省委会

调研情况:

当前我省文旅市场复苏势头明显。2023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78亿人次,同比增长98.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00亿元,同比增长83.5%。但在调研中发现,我省在文旅数字化建设上存在一些短板。

问题分析:

一是数字文化消费载体不够丰富。在进一步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数字化文旅融合产品,提升沉浸式文旅体验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非遗项目、文物古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未充分通过数字化方式加以传播推广,非遗产品和传统技艺难以真正融入现代生活,需要引入数字技术加快内容研发和产品创新,丰富文化艺术表现形态。

二是数字文旅品牌的竞争力有待加强。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显示,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我省七家企业上榜,但前50名中仅有汇通达网络(排名第18)和同程旅行(排名第29)两家;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的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我省入围名单的凤凰传媒、江苏有线、江苏广电三家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民营文化企业实力有限,还未能形成实力强大的数字文化传播平台,数字文旅品牌还缺乏广泛影响力。

具体建议:

一是拓展文旅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围绕水韵江苏文旅特色持续举办消费促进活动,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新需求。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远程呈现等技术,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型文旅消费。推出虚拟景区、超高清全景视频、旅游直播、VR互动游戏等沉浸式体验数字文旅产品。以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表达,推动南京云锦、秦淮灯彩、昆曲、苏绣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数字化开发,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展非遗产品及技艺的研发和创新。推动老字号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发展,支持优秀传统文化IP产品在数字藏品等新业态新领域延伸拓展。

二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旅消费场景。打造夫子庙、大报恩寺等数字孪生文旅地标,推进苏州古城、扬州大运河等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推动文艺团体、演出场馆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 的“双演”模式。推出“虚拟演唱会”“云音乐节”等在线演艺模式,吸引新消费人群,促进文化消费。优化提升江苏全域旅游数字化平台“苏心游”功能,加快推广“水韵江苏”数字化旅游年卡,实现全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区市级以上文化场馆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应用。推动全省各地建设具有地方文旅特色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步实现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票、购物,支持扫码支付、无感支付。

三是提升文旅数字产业竞争力。以培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龙头型、旗舰型企业为着力点,推动南京、苏州、无锡、南通、镇江、扬州等城市开展数字文化与创意经济产业链互补合作和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载体平台,打造一批有规模能级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数字化推广,提升美誉度和影响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打造提升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博物馆之城,扬州世界美食之都,苏州世界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际时尚设计之都,无锡全国数字影都,常州主题乐园之都等城市文旅品牌,形成一批数字文旅地标项目和数字文旅体验的标识性数字文化空间。实施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再现工程,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水乡古镇文化”“长江水运文化”等形成数字化的“江苏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