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745 关于推动我省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4-01-23 提案者:王加培

调研情况:

江苏作为全国的制造业强省,海洋经济一直发展较慢,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7.2万亿,江苏为7210亿元,约占10%。制造业发展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海洋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2023年8月,省政府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壮大十大海洋产业链,推进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问题分析:

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沿海3市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作为我省的沿海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3市应该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做出主要贡献,但3市经济体量总体不足,造成海洋产业发展乏力,难以在全省起到牵引作用。二是综合运输体系尚不完善。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我省海洋交通运输业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44%。但苏北地区内河航运并不发达,多数航道等级偏低,水上运输低成本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对港口运输的支撑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已有优势产业与海洋经济尚未融合。多年来,江苏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医药、建材、机械、石化、轻工、冶金等一批优势产业,但能与海洋经济直接产生联系的较少,而这些优势产业又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对海洋产业的发展不仅起不到带动促进的作用,反而会形成一定的制约。

具体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打牢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统筹区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做好沿海地区内的产业与创新统筹,提高江苏沿海3市之间的错位度、依存度和融合度,加强沿海3市在海洋区域规划、产业发展、产能协作、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分工协作,从而促进海洋产业与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在制定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过程中,适当向沿海三市倾斜,推进资源整合与集聚,鼓励沿江地区高水平的海洋产业向沿海地区迁移。重点推进制造业发展,强化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二是千方百计发挥内河航道及沿岸优势。灌河作为盐城和连云港的界河,本身是发展海河联运的重要通道,但是目前大部分为三级航道,航道等级不高,通过能力不足,建议将宿连航道灌河港区支线列入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并加快启动实施,便于内陆制造业产品通过海洋运输。两岸的响水县、灌南县发展一直较慢,建议以灌河为中心,加快沿岸优势产业集聚,将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纳入灌南县经济开发区管理,作为临港产业片区升格为省级园区。同时针对园区内船舶修造业发展需要,由省级部门批复沿海岸线建设舾装码头,进一步扩大当地船舶修造业传统优势,重点发展纯电动船舶等节能船舶行业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强化临港产业支撑作用。以完善产业链为纽带,以产业融合为核心,补链、展链、强链和塑链,大力发展陆海关联性强的产业,打造高端海洋产业集群;推进已有的优势产业向海洋方向延伸,例如发展海洋生物医药、耐海水腐蚀的建材产品等。同时,连云港石化产业基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其发展对地区经济影响极大。石化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与金融、保险、物流等行业的关联度较高,对海洋经济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其原材料和产品是港口运输的重要货种之一,2023年,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获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建议省发改、生态环境、工信部门加强对连云港石化基地拓展区的储备区规划指导工作,推进区域石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四是把握关键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用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进海洋服务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加快发展涉海研发设计、海洋信息传输服务等与先进海洋制造产业相匹配的生产性和服务性现代海洋服务业,形成以生产性现代海洋服务业带动先进海洋制造业、生产性现代海洋服务业和先进海洋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围绕海洋运输生产服务性特点,重点开展保税、中转、采购、分销和配送等业务,发展多种方式船舶交易、船舶买卖和船舶航运经纪、航运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建立专业化、服务化、合作化的涉海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涉海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培养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才,提升科技成果的“变现”能力,不断提高海洋产业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