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22年末,江苏省60岁及以上人口197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22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3.18%和17.87%,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根据相关资料测算,我省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数约130余万人,老年期痴呆人数约50万人,患病人数较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阿尔茨海默为主的老年痴呆症发作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认知障碍筛查最大的意义就是更早地发现风险,如果提早5年筛查出来,并通过认知行为改善,认知障碍最终转化为老年痴呆的可能性就会降低50%之多,在早期采用有效的介入手段,则可以有效延缓病程进展。2023年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筛查与干预试点工作。但相较于当前规模庞大的老龄化人口需求来说,需要加快建立认知障碍防控体系。
问题分析:
一是还未建立起老年痴呆筛防体制。2023年7月,省卫健委印发《江苏省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试点实施方案》,目前我省三级医院还未普遍设置记忆门诊,许多老年期痴呆患者得不到专业诊治;未设置记忆门诊的一、二级医院又相对缺乏专业诊断能力和明确的转诊渠道,导致就诊率低、漏检率高、针对性干预不够。
二是社会普遍对老年期痴呆早期表现缺乏足够认知和重视,直到症状变重才去就医,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三是用于老年期痴呆的一些常用治疗药物和筛查项目尚未完全纳入医保。最常用的药物如多奈哌齐、美金刚等,只能在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后才能由医保报销,而阿尔茨海默症只是老年期痴呆疾病中的一种。因此,其他老年期痴呆(除阿尔茨海默症外)患者则需自费承担,也加重了负担。
四是养老机构中普遍未设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认知障碍患者得不到专业照护。
具体建议:
一、健全防治机制,共筑一体化干预防线。建议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省民政厅等部门制定出台《江苏省老年痴呆早期筛查和防治实施方案》,当前要及时落实省卫健委相关政策,在全省三级医院普遍开设记忆门诊,并将记忆门诊逐步下沉至一、二级医院,建立记忆门诊分级诊疗制度,最终建立起漏斗式的分层筛查的标准干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不同阶段的认知障碍风险人群将被筛出,并按照各自阶段的方法进行防控或治疗。
二、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实现普查普惠。建议把早期认知障碍筛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和各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对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实施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服务范围可适当扩大至有需求的中老年常住人口。以数字化赋能认知障碍筛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筛查覆盖人群,推进我省老年人脑健康数据库建设。
三、各部门协调合作,提升专业化干预水平。由各市卫健委牵头,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早期筛查、防治、照护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实施专业化分流,加强省级和区域龙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辐射作用和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民政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大力投入建设专业的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机构床位,加强看护人员的培训教育,开设相关课程输送人才,解决照护需求,真真切切减轻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庭的负担。拓宽商业补充医保覆盖范围,争取将目前临床使用的痴呆相关药物覆盖到老年期痴呆全部病种,并加强老年期痴呆的干预服务项目的支持和推广。
四、完善宣传矩阵,深化早期筛查防治理念。由省卫健委牵头,宣传部门协同,建立完善多渠道宣传矩阵,加深人民群众对老年期痴呆的认知;通过专业人员在医院、养老院、老年大学、社区、乡村等场所开展公益性科普和义诊咨询活动,科普老年期痴呆的“家庭-社会-医院”一体化干预方法,宣传推广老年期痴呆的简易测评办法;可在各类媒体平台上推送预防老年期痴呆的公益广告和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