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截至2022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974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18%,高出全国3.3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二,老龄化率居全国第六。2024年1月5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江苏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厚实、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消费潜力巨大等优势特点,有条件、有能力推动银发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双促进。我省养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问题分析:
一是政策落地仍需抓实。关于养老产业的用地、财政、融资、人才、税费减免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
二是消费动能有待激发。老年人亟需的健康管理、失能照护、康复辅具等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大型连锁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不多;老年人受传统观念、收入水平影响,养老服务消费意愿不高,已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部分闲置、运营质态不良现象,银发经济尚未形成预期规模。
三是对外合作有待加强。外资养老机构进驻数量少,省内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期望开拓省外及国际市场。
具体建议: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省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提升县域养老服务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一批、依托有资质的市场餐饮企业挂牌一批以及适量新建一批。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在全省推广“银发顾问”制度,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供需对接、资源链接等服务。随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更新基本养老服务目录清单,列入清单的服务以政府补贴为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高龄、失能、失独和经济困难老年人接受基本养老服务。指导各地普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应评尽评,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愿评尽评,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精准化。全面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以评促建提升机构服务质量。针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刚性照护需求,重点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
三是着力拓展消费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举办老年购物节、发放消费优惠券、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商超老年用品专区、提供适老产品定制等方式,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培育积极消费习惯。
四是着力加强合作交流。办好一年一度的江苏省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创新形式,搭建养老事业与产业、上游与下游对接平台,持续打响“苏适养老”品牌,打造江苏银发经济发展引擎和对外窗口。积极组织省内养老服务企业“走出去”,学习考察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服务理念、技术和模式。鼓励省内头部养老服务企业参加海外展会,通过组团招展、签订协议、合作经营等方式,吸引更多国外优质养老服务企业选择江苏、投资江苏。
五是着力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养老护理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齐头并进,相得益彰。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机构,鼓励校企合作设立实习实训基地。
六是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省级财政根据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每年适当上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预算,重点向苏中、苏北地区倾斜。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机构水电气热、税收、行政性收费等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养老服务降本增效。鼓励各地制定养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兑现“政策包”,支持养老服务价格让利于老人。
七是着力营造发展环境。做好老年人口状况、老年人服务消费需求、老龄事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工作,联合统计部门建立健全养老产业常态化统计调查制度,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银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鼓励引导子女为父母“下一单”“加一餐”,营造孝老爱亲良好氛围。配合教育部门加快市县层面老年大学建设,配合人社部门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合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