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集江河湖海于一体,水域占国土面积的17%,三级及以上航道2488公里、占全国的17%。水运承担着江苏90%以上的能源和外贸物资运输,是最低成本、最绿色环保的运输方式。充分发挥江苏水运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盐河航道是江苏省规划“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中的“一横”淮河出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京杭运河和连云港港,是苏北地区以及淮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对于推动苏北地区和安徽、河南等淮河上游地区物资联动、支撑淮安在淮河流域中的区域枢纽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省政府去年3月印发《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12月份,又出台了《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将盐河航道规划为二级航道,并将于2031~2035年实施。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实施为盐河航道和苏北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调研中发现,随着苏北经济振兴和跨越赶超步伐的不断加快,盐河航道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航道的提档升级特别迫切。一是制造业的重特大项目加快布局,目前盐河已成为重大产业布局走廊,中天钢铁、巨石玻纤等百亿级的制造业项目就落户上盐河航道周边,目前仅淮安在盐河沿线就已布局企业57家、其中百亿级企业4家,未来有望形成千亿级产业群。而位于连云港的灌云县目前也依托盐河积极打造生态型都市工业园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对于盐河的货运需求越来越大。二是盐河是淮河流域联通国际枢纽海港连云港港的唯一通道。与正在开工建设的宿连航道相比,一艘2000吨级船舶经由盐河航道通达连云港港将减少62公里航程,一个航次运输费用减少将近30%。盐河提档升级后与京杭运河、淮河共同构成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横向通道,可以实现淮河流域安徽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快速、紧密衔接,促进更深层次区域融合发展,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苏北区域运输结构调整的需要,共同支撑公铁水联运发展。连云港、淮安、徐州形成了苏北物流“金三角”,是国家规划纲要中打造的组合型交通枢纽城市,盐河航道沟通了淮安市与连云港港海港,而连云港港铁水联运已经成为全国示范,开通哈萨克斯坦小麦、乌兹别克斯坦整车等东行货物班列,至中亚地区班列开行密度达到每天2.1列。盐河航道等级提升,可以为淮安市和连云港市依托航道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提供强劲动力。
问题分析:
目前,盐河三级航道只能通行1000吨级船舶,2000吨级船舶只能在高水位期航行,无法与京杭运河等二级航道实现2000吨级船舶的直达互通,无法有效满足货运需求,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此外,盐河航道货运量大,且兼顾防洪排涝、灌溉调水功能,航运通行状况受洪枯水期水流条件、恶劣气象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近年受旱情影响,盐河航道水位持续走低,通航水位保障不足,堵航、碍航状况发生较为频繁,航运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均受到影响,通行能力难以得到稳定保障,亟待加快提档升级。
具体建议:
1、从省级层面支持淮安和连云港两市协同推进盐河航道全线“三改二”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工程项目研究,共同开展盐河港口岸线规划优化调整工作。
2、对于盐河航道上正在建设的中天钢铁、巨石玻纤等沿线百亿级临港企业码头,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正在推进中的盐河杨庄一线船闸、朱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等前期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争取在“十四五”后期开工建设。
3、在加快盐河航道全线“三改二”建设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议从省级层面上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推动整个“三改二”工程在“十五五”期间全面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二级航道,满足沿线百亿级企业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保障大型船舶的安全运行,拓展沿线地区港口、城市和产业的联动发展空间,进一步助力苏北地区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