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312 关于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4-01-23 提案者:戴源等2人

调研情况: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制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各地也纷纷布局合成生物学产业,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均出台相关合成生物学产业鼓励政策。江苏省《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将合成生物学列为10个未来产业之一。常州市也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分析:

1、企业端问题:生产型企业较多,设计型和平台型企业少。合成生物学基于工程设计原则,通过“设计-构造-测试”的闭环打造人工生物体系。但我省设计型企业偏少,生产型企业如果产品单一,通常难以持续不断地产生新的合成生物学产品,单一类型的产品极易受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2、高校端问题:学科交叉人才缺乏,产学研交流不够。合成生物学需要交叉学科的人才,包括生物、信息、医药、控制等学科领域的交叉,而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强调单一专业,对交叉学科重视不够。高校与企业的联动不够,高校研究人员研究的课题无法有效解决企业的难点。
  3、政策端问题:政策需要持续并落实。江苏已经针对合成生物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是对资源调配的有利工具,但非常需要落到实处,才能让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快速发展起来。政策多但落实少,是既不利于本地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吸引外地优秀企业来常。

具体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为保证合成生物学产业能持续发展,应进行前瞻布局、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对具有创新潜力的设计型和平台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从而确保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持续创新并能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设计型和平台型企业走得更远。
  2、鼓励校企合作。鼓励高校与相关企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一方面双方可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结合企业需求,进行新产品研发、科技攻关等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双方共同培养合成生物领域交叉复合型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应通过交叉领域的论坛或学术交流,扩大江苏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影响力。
  3、注重政策保障。政府既要做好顶层规划,也要了解政策落实的情况。很多城市都出台了合成生物学相关政策,在众多城市中抉择,企业在意政策的落实,能够落到实处的才是好政策。因此,建议市合成生物学专班多走访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和困难。

4、破解环保制约。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三条明确“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但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除外。”第四十六条明确“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可新建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由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新兴产业类别》,已将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列入我省战略新兴产业目录,但合成生物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运用未能列入目录。建议省级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平衡好经济发展与太湖流域环境保护两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