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152 关于推进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
日期:2024-01-23 提案者:聂华

调研情况: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东数西算’规划布局刚性约束,国家枢纽节点外原则上不得新建各类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进一步推动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将国家枢纽节点打造成为国家算力高地”。在江苏省域范围,苏州市吴江区列入国家“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节点。

江苏省以立法方式发布《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编制、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应当遵循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重点推进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江苏省各地市纷纷开展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苏州吴江算力调度中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昆山超算中心等。

问题分析:

1.统筹规划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以来,ChatGPT大模型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憧憬,点燃了国内外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热情。短期内国内出现英伟达GPU算力卡价格暴涨、断货,掀起一轮百模大战、百模乱战场景。瞄向资本市场的一批初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数实融合、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过度超前地向各地政府推介运营困难和不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客观上干扰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2.明确新型算力中心的安全可控要求

算力基础设施具有平台规模庞大、应用场景复杂、共享用户众多等典型特征。从产业安全角度看,美国英伟达等公司的高端GPU对中国全面禁运,对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安全构成了较大危害。构建自主人工智能计算芯片和生态体系意义重大、任务紧迫。从应用安全角度看,如果故意向对话式AI投喂一些有害数据,就完全可以让AI成为一个坏人,相关研究显示,如果针对性地投喂2%左右的有害数据,就有可能产生一个“五毒俱全”的AI。因此,一旦大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安全底线被不法人员攻破,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因此必须把安全可控列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要求。

3.需要提升敏感数据和秘密信息的保护能力

新型算力中心的本质仍然是汇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只是数据更加庞大、算力更加强大、算法更加聪明。新型算力中心通过数据的累积效应,实现数据由量变到质变;通过数据的聚合效应,汇聚产生价值、共享放大价值;凭借数据、算力和算法,实现从数据到知识的转换;通过数据可重用特点,实现数据价值的倍增。需要关注的是,数据累积效应和数据聚合效应使得收集到和处理后的数据会变得愈发敏感,稍有不慎被不法人员窃取或利用,就可能对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算力中心规模越大,对数据安全管理要求也就越高。在规划建设大型算力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时,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充分认识和识别,防患未然。

具体建议:

1.统筹规划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

建议主管部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顶层规划,严格遵循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共建共享、安全可控统等原则,统筹规划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政府主导投资的算力基础设施项目,要从持续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组织项目的审计监督,依法保障数字基础设施有序发展。

2.明确新型算力中心的安全可控要求,实现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建议主管部门(省工信厅、省网信办)在指导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把住产业安全和应用安全两道关口,防范相关平台的潜在安全隐患。根据算力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属性定位,参照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执行)》测评结果,审核相关硬件建设方案;根据算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属性,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方技术能力和相关安全资质要求,围绕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开展相关监管工作。

3.提升敏感数据和秘密信息的保护能力,完善安全资质管理要求

建议主管部门(省保密局)关注新型算力中心建设的安全问题,参照工作网络管理制度落实敏感数据的管理,明确相关敏感数据在公共算力中心的使用范围和传输要求。对于涉及政务数据或大型算力中心建设项目,开展必要的保密检查,提出、审核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运维单位的相关安全资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