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080 关于丰富拓展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载体路径的提案
日期:2024-01-23 提案者:施学雷

调研情况:

近年来,全省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委员要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重要指示精神,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与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拓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新途径和新成效 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南通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关于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要求,在2023年年初专门成立了“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课题小组,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广泛深入调研、选点探索实践, 遵循“突出重点、抓住本质、强化结合、健全机制、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按照总分结合的研究思路,聚焦“精”“准”“实”要求,不断深化对课题研究的理解,集中精力研究机制、指导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问题分析:

课题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全省各地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缺乏一些常态化的联系活动载体,已有的平台载体的功能化建设不健全、制度化管理不常态;一些地方对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还缺失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有效实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常态化开展,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具体建议:

一、丰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平台载体

一是广泛建立界别的委员工作室。遵循“不另起炉灶、不增加负担”原则,依托界别协商议事室、界别读书活动室等载体,建立界别集体的委员工作室,确保委员工作室制度化、规范化、功能化建设运作。所在界别委员全部纳入工作室,并设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日”,常态化联系接待群众。委员工作室坚持“党和政府的连心桥,群众工作的新载体,社情民意信息的直通车”工作定位,制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年度活动计划并有序组织实施,促使政协委员找到群众、界别群众了解委员,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个人的委员工作室。鼓励、支持委员根据自身条件,在政协专委会和所在单位党组织指导下,建立个人的委员工作室。个人的委员工作室是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和开展履职活动的场所,要经过委员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党组织同意、界别初审、相关专委会审批、委员工作委员会备案等相关程序。个人的委员工作室可邀请专业特长相关、服务群众相似、区域范围相近的其他委员加盟,促进政协委员之间基于专业优势的协同协作,形成界别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整体合力。

三是建立其他类型的委员工作室。有效利用近年来实践证明相对成熟稳定、群众熟悉认可的协商议事室等委员履职平台,从有利委员履职、方便联系界别群众的实际出发,参照界别的委员工作室建设要求,组建以镇(街道)、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医院、学校等基层组织与单位为依托,一定区域内、相关界别委员参加的委员工作室(站、岗)。

四是委员工作室建设坚持线上线下同步、相互融合。鼓励委员工作室设立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界别群众宣传党委政府的最新政策举措和决策部署,传播专业知识、回应群众关切、发布委员履职活动信息等。委员工作室设立社情民意信息征集“二维码”,界别群众通过扫码可随时提交意见建议等,推动实现委员所联系界别群众的全覆盖。线上委员工作室与智慧政协平台要有序贯通,建立网上联系界别群众新平台,重要协商议政活动前,在政协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围绕议政主题开设界别群众留言栏目,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畅通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渠道。

二、拓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方式途径

一是联起来。完善通过谈心交流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委员要真诚与结对联系的界别群众建立微信好友,常态化保持线上联系,努力成为事业上的诤友、工作上的挚友、生活中的朋友。

二是走出去。完善通过视察调研了解界别群众意愿诉求机制。委员要运用定期走访、视察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准确了解群众真实意愿和意见诉求,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三是请进来。 依托委员工作室,定期开展“委员接待日”、委员读书等活动,邀请界别群众走进委员工作室、委员讲坛以及线上交流平台,集中开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宣讲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开展思想交流、读书分享、释疑解惑和增进共识活动。

四是商起来。从帮助和化解群众需求出发,适时推动和积极参加协商议事活动。委员参加商前调研和协商议事时,要坚持正面引导,多听群众意见,充分汲取群众智慧;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精准解读政策法规,恰当地引导、促进利益相关方尽量达成一致,共同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提升界别群众对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的信任与信赖。

五是转下去。建立界别群众意见建议的“转办清单”“办理责任清单”“办理结果反馈清单”。相关责任部门完成建议办理后,反馈给政协专委会、界别和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及时向提出诉求的界别群众进行回复,将办理结果说明清楚、将不能办理的原因解释清楚,获得界别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成果转化落地后,适时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对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评议,实现从连线到建议落地的有效闭环。

三、强化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考核管理

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情况纳入委员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委员履职指南》,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委员履职考核重要内容和推荐参评优秀政协委员的重要依据,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进行全过程评价。政协委员通过本职工作和参与政协有关活动联系界别群众情况,阶段性向所在界别报告,界别及时汇总上报政协相关专委会,委员工作委员会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情况纳入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委员履职档案以及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等,并将其列入委员履职情况评价和考核指标。对没有认真落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政协委员,及时进行提醒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