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1162 关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4-01-24 提案者:魏洋

调研情况:

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化发展是保障农业提质增效与环境友好、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产品绿色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但从供应链视角来看,农业绿色化发展与转型仍面临着来自链内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诸多问题。

问题分析:

一是绿色农产品产销模式分散。在生产层面,多沿用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在销售层面,规模化经营主体较少,市场小而分散,不仅造成供应链全程绿色质量监管困难,也制约了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发育和规模扩张。

二是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特色鲜明和富有创新的原创性、强影响力的品牌产品稀少,多地农产品在品质、名称及包装设计上雷同,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产品品牌认证开展不足,溯源管理困难。

三是农产品供应链绿色意识薄弱。农产品绿色生产与营销理念尚未形成,供应链中存在的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现象,如农产品生产技术落后、资源耗费大,生产过程引入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使用材料不环保、形成产品污染。

四是绿色供应链上下游缺乏协同。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相关主体未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利润分配不均衡,链条易中断。例如,乳制品供应链涉及了原奶生产、乳品加工、乳品销售等环节,供应链中大量利润被中游奶企获取,利益分配不公造成奶农与奶企矛盾尖锐。此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失衡,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失衡、滞销及浪费等时有发生。

具体建议:

    一是加大绿色农产品产业布局。结合各地绿色农业适宜发展实况,加大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基地建设,分期分批建立规模化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变分散生产为集中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加工企业建设绿色生产线,发挥其绿色农产品产地质量监管及供需协同的重要作用;发挥绿色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绿色农产品聚散地;完善物流体系,尤其是冷链物流、特色农产品物流,构建畅通城乡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二是培育绿色品牌并进行精准营销。2018年农业农村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对全面强化农业品牌培育、塑造、提升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首先要充分挖掘各地特色资源,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品牌认证与培育工作,推行生态农产品的认证,打造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和特色品牌,建立农产品品牌质量溯源体系;组织开展各类农博会、农展会等,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和推广;引导绿色品牌农产品消费,提升农产品溢价;依托专业批发市场,构建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绿色农产品连锁店,构建绿色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加大发展农产品电商,加强农产品在线销售和配送服务,强化消费数据分析及反馈机制,实现绿色农产品精准营销。

三是强化供应链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消费潮流,政策引导生产和消费双方树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提供绿色生产技术补贴,促使生产者积极革新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的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与品牌化;强化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存储,减少农产品流通污染;加强树立绿色营销意识,倡导传递绿色、环保、健康、节约、循环等理念。

四是完善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机制。加强农产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约束供应链上各主体的行为规范;优化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将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主体纳入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上下游协同机制中,使得利润分配更加合理化,实现供需两侧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上下游企业信息交互,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需失衡,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