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1155 关于结合江苏特色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示范村的提案
日期:2024-01-24 提案者:秋爽等7人

调研情况:

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如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等各具特色优秀文化类型,这些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态,有很多得到了传承与保护,江苏现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方面对全国而言具有重要优势。然而,有很多优秀的地域文化,是依托于乡村,文化根脉发源于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保护和呈现。但目前来说,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尚未形成规模,有待进一步推进。

问题分析:

1.总书记对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有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到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听取了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在街边小广场上,当地居民和游客正在欣赏苏州评弹表演、曲乐悠扬,习近平饶有兴致地同大家一起观看表演,他对大家说,昨天我看了工业园区,今天又看了传统文化街区,到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对当地负责同志讲,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习近平在听取了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江苏提出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这涉及了江苏高质量发展中的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项重大任务,既是对“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更高要求,又是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具体要求。而推进江苏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乡村建设,是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环节。

2.江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扎实基础,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示范村具有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按照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在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正在朝着基本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下一个目标有序推进。

如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江苏的特色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示范村十分必要,让这些文化类型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精心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让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乡村文化和文明的提升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价值,通过繁荣发展地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助力达到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具体建议:

1.打造生态文明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示范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乡村振兴首先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在乡村振兴中,需要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而江苏有吴文化、淮扬文化、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类型,很多都在乡村有着重要呈现,依山傍水,滨海滨江,运河环湖等等,这是自然赋予江苏的生态特色,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样态。因此,这些特色文化在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振兴发展中,应发挥重要价值。

具体而言,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把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打造自然景观环水、环山、湿地、海滨等独特的自然遗产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文化型的田园式示范乡村。

要围绕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坚持因地制宜,依靠山水林田湖,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新时代特色乡村的发展。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具体体现,在乡村振兴中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展现时代风貌势在必行。

2.打造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示范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期待,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呼声。在乡村振兴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亲近蓝天白云、河清岸绿、土净花香,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江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发挥本土有特色,打造具有本土特质的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特色乡村,以旅游促经济,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示范,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和文化旅游的经济发展体系。

3.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温情文化示范村

建设“现代文明江苏”的各项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上。区域特色文化与人的性情与文明都紧密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就包括了地域文化对人的性情与文明的影响。

江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域性特色文化优势,着力提升乡村居民的人文道德素养,形成好山、好水、好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特色。要依托繁荣发展的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持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乡村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

江苏要从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走向“现代文明江苏”,就是要锚定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这一重大任务,结合江苏特色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示范村,是江苏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将有效推动江苏大踏步走向文明大省和文明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走在前、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