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1058 关于整合研发和实践资源,把盐碱地分类改造为高产良田的提案
日期:2024-01-24 提案者:钟小仙等6人

调研情况: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对加强耕地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关键举措作出部署,强调要“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完善后续管护、再评价机制”,要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结合起来,对现有大面积盐碱地进行改造提升,有效挖掘单产潜力,在一些盐碱地发展饲草和现代畜牧业,拓展多元食物渠道。

根据2019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达575.87万亩,且仍以每年近2万亩的速率向海自然淤长。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我省补充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具有战略意义。

据最近调研的沿海案例,通过工程技术集成优化使用微生物脱盐、有机肥料和优化种植技术等,10‰左右的盐碱地已经可以每亩1.5-2.5万元的成本,实现当年脱盐、当年种植、1年达产吨粮的目标;通过生物质暗沟排盐结合耐盐牧草-微生物联合改良技术,10‰左右的盐碱地每亩成本0.5-0.6万元,当年种植当年亩收益达到0.3万元以上,2-3年后达到旱地农田标准。

问题分析:

但调研发现,我省盐碱地综合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一是充足的淡水资源是盐碱地快速改良和利用的关键,但江苏盐碱地改良所依赖的水利系统“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二是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改良的盐碱地变更为耕地后,如果不能持续利用,耕地质量将快速退化和返盐。目前不少通过“占补平衡”等改良的盐碱地,由于改良时土地所有人不惜成本,改良后缺乏系统利用计划,仅仅是挂名“耕地”。耐盐多用途优质饲草尽管盐碱地改良效果好、改良成本低,但还没有规模化应用。

具体建议:

一是持续支持“绿色低碳盐碱地改良产业链集成创新”研发。组织省内外盐碱地改良与产业化应用的优势单位,围绕“优种适土、改土利种”两个维度,以投入与产出比高为主要目标,采用第三方评价和监督机制,构建“绿色低碳盐碱地改良与高效利用”模式,实现粮、油、饲草饲料等农作物规模化场景示范和集成创新,促进我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江苏区域优势,加强河网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江苏淡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将盐碱地改良利用所需的淡水资源纳入河网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破解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瓶颈,支持改良的盐碱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适宜牧业和绿化产业等。

三是统筹规划,把盐碱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支持盐碱地改造完成达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范围,不仅能巩固前期改良投入的成效,而且可缓解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田块小、建设期成本高且普遍缺乏后期维护成本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