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359 关于加快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提案
日期:2024-01-24 提案者:张鹤

调研情况:

近年来,全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已建成3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绿色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所有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包括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产品的价值,通常按年度进行核算。作为与GDP相对应的一个指标,GEP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也是定量反映区域生态系统价值的指标。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的总体情况: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明确提出建立价值评价体系、制定价值核算规范、推动核算结果三项任务。2022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步骤,覆盖陆域和江河湖海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基本建立。”

从全国来看,GEP核算已经在贵州、福建省、江西省、海南、浙江省、北京市等地开展试点,其中海南等还发布了各自的GEP核算技术规范。地市级层面上,深圳2021年率先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城市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启用了我国第一个在线GEP自动计算平台,系统包括部门数据报送、核算数据入库、一键自动计算、计算进度监控、结果展示分析等功能,为全国高度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管理探索了新的机制。浙江丽水大均乡是全国首个完成GEP核算的乡镇。

从省内看,南京市高淳区主导编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明确了GEP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核算方法,同时出台《GEP考核意见(试行)》,把GEP全面应用于政府绩效考核中,解决GEP“重核算评价轻考核应用”的问题。宜兴市发布全国首份园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分析报告,构建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和价值转化体系。江阴市采用“立体化数据处理—情景模拟方法核算—生态产品功能评估—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的创新技术路线,搭建了生态产品智能化核算平台。全省其它地区也在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将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通过生态修复、盘活存量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等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探索“生态+复合产业”的转化路径,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上不断探索。

问题分析:

我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尚处于个别城市先行先试的阶段,起步较晚。从已开展试点的城市来看,还存在三个共性的问题:

1.GEP核算范围尚未统一,导致无法形成认可度较高的核算指标体系。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繁多、属性特征差异巨大,在核算时因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内涵认识不统一,难以设定指标的定义和边界,造成了统计范围不一致。

2.GEP的核算方法尚未统一,导致核算结果差异大、互认度低。目前国内、国际开展核算时,使用的计算模型、分析方法不一致,精准度不能保证,甚至还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评价结果。

3.GEP的核算应用效果尚不明显,还没有成为指导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政策工具。

具体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科研院所人员在内GEP核算专班,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姿态,专门研究、加快推动我省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工作。

2.确定江苏省GEP核算基本范围。基于我省实际,厘清生态产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提出适用全省内的、统一规范的GEP核算范围科目,建立衡量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江苏省GEP核算指标体系,避免指标选取随意、核算结果难以对比分析等问题,为推进全省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奠定基础。

3.构建可复制的GEP核算统计模型。在已有模型中,选取与我省情况最为接近生物物理模型,并利用各地各部门已开展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科研普查数据、野外监测数据等不断校正统计各类参数,将其转化成由生态系统数量、质量、生产系数等变量构成的统计经验模型,不断提高GEP业务化核算的准确性和可复制性,实现生态价值等价量化。

4.建立数字化的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平台,通过定期监测、对比监测、价格监测三方面实现生态产品的全方位动态化监管,形成包括生态资源基本概况、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生态系统存量价值、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入等内容的生态资源资产可量化可视化动态“一本账”,说清我省生态系统生态总值现状、说清其变化情况和成因、说清GEP和GDP的关系。

5.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结果科学应用。

逐步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有效衔接,建立江苏省内生态产品总值考核与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并行的“双考核”制度,推动实现GDP、GEP“双核算、双考核、双提升”,同时将GEP核算结果作为制定地区生态环境政策制定的风向标,破解“绿水青山”难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问题,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态需求,推动生态资源资产与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