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352 关于建设苏北“医康养”一体化省级示范点的提案
日期:2024-01-24 提案者:祝木伟

调研情况: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在省委第十四届五次全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我们必须积极落实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设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社会已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和民心所向。

(一)快速老龄化现状

近年来,我省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截至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94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82%,高于全国3.02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占比19.80%);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22万人,占比17.87%,高于全国2.97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占比14.90%)。②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全省老年抚养比达24.97%,高于全国3.87个百分点。③老年健康质量有待提高:根据第五次全国城乡老年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江苏省老年人失能半失能占比为9.6%,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占比达79.4%,两周患病率达12.1%。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很好和好的为50%,健康状况一般的为35.5%,健康状况较差和很差的达到14.5%。④地区差异明显:从常住人口上看,苏北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南地区。老年人对于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的痛点,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将成为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我省医康养一体化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为解决老人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和养老机构专业医护水平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床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调整,将相对闲置的医疗资源转型为医康养一体化机构,解决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个层面的医养结合难题。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南京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医院为主体,创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南京和怡老年照护中心,得到了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此外,苏州为提供医养融合一体化便捷服务、解决老年居民就医“最后一百米”问题,在医康养结合方面也探索出另一种形式,如苏州高新区中医院创办“医养融合”家庭医生工作室,有效地把辖区的医疗、养老、社区精神康复等资源有机统筹起来,使医养融合服务更便捷、更舒心。同时,复星康苏州星健长者幸福公寓模式,也成为打造“医康养老”新模式的行之有效的探索。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省“医康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初步探索形成了包括健康养老、医疗照护、安宁疗护、康复理疗、心理支持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康养”照护体系,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就全省而言,苏南地区在“医康养”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而苏北地区,如九如城康复医院、徐州康源养老护理院、沭阳铭和医院等均是“医康养”一体化的二级康复医院,相对苏南而言,不足明显,如: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不够完善,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收治失能(失智)机构缺少医疗功能,在“医康养”一体化公立医院建设方面还属匮乏等。

问题分析:

通过建设“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可以有效促进我省健康产业发展,提升养老爱老形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和谐,使“医康养”一体化的新型健康产业成为我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22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6997个。综上所述,我省医疗资源丰富且老年人口众多,完全具备建设示范点的条件。通过我省现有医疗资源整合建设苏北“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以收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将使其焕发新的生机,解决无数家庭的痛点,填补苏北地区公立“医康养”一体化医疗资源的匮乏,也为健康江苏贡献力量。

具体建议:

(一)制定“医康养”一体化鼓励政策

通过制定促进“医康养”一体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康养”产业,推动“医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促进“医康养”一体化建设纳入我省2024年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数字化“医康养”省份建设,使我省成为“医康养”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者和先行者,为健康中国视域下养老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贡献江苏经验。

(二)建设苏北“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

徐州医科大学作为苏北地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拥有36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义务担负起我省苏北地区“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建设的重任。通过示范点(徐州康养医院)建设,由徐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医康养”一体化产业学院(康养学院),吸纳优质资本组建徐州康养集团,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以收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解决失能、半失能家庭因病造成的痛点、难点。

(三)加强医疗资源整合

示范点通过与周边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合作,实现“医康养”资源共享,打造“医康养”合作集团。“医康养”合作集团可以根据不同老人病情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康养服务,建立分级康养服务模式,这将更加有利于推动“医康养”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省“医康养”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完善康复服务体系

构建多维度的康复服务架构,全面覆盖急性期、康复理疗及长期康复等阶段。通过加大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引进优秀的康复医疗人才,进一步提升康复服务的品质和专业水平。同时,推进康复治疗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确保康复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五)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六)建立服务保障体系

1.省发改委、卫健委、民政、医保部门联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分工,制定我省促进“医康养”示范点的鼓励政策。

2.省宣传部门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对“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3.省卫健委、医保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的运营质量和安全。

4.省劳动保障、招商部门和高等医学院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5.省财政局、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康养”产业。

通过打造苏北“医康养”一体化示范点,我们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更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特别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家庭,这一项目将有效解决他们因病所困的痛点和难点。此外,此举还能有力推动“医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提高我省在全国医疗区域中心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