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大力发展风电,对于保证我国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风电起步较早,2006年首座风电场——南通如东龙源风电场便建成,2015年洪泽湖沿岸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泗洪协合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十四五”是我省风电的快速发展期,风电并网装机从2020年的 1547 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增加到2800万千瓦。2022年5月起,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将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并提出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动乡村分散式风电建设。据风能协会测算,全国69万个行政村,如果有10万个村每村安装2台5MW风电机组,全国就可实现10亿千瓦的风电装机。这些既为“风电下乡”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省风电发展一直坚持“海陆并举、以海为主,兼顾内陆中低速风能开发,将沿海开发风电项目逐步从陆地向海上推进”的主调。江苏沿海岸线长,海上风力集中且稳定,可开发利用范围大。集中发展海上风电,有利于实施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无疑应是发展的重点,但发展陆上风电,对于合理利用风力资源、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宜“一刀切”。
具体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落实“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主要为分散式风力发电,相较于集中式发电,其单体规模较小,便于利用乡村闲散土地资源,所发电力低压并网、就地消纳,噪音、电磁等环境影响小。江苏全省有2万多个村庄,湖泊众多,水面占16.8%,低山和丘陵占14.3%,利于发展风电。如果一个村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等零散土地上找出200平方米用于安装2台5MW风电机组,一年可为村集体贡献300-500万元的净利润。此外,“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还在土地利用、投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我省不可缺席。建议我省积极落实“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顺应基层意愿和呼声,因地制宜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发展陆上风电,实现绿色发展、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二是统筹兼顾,超前谋划“十五五”风电布局。近年来,我省沿海风电建设发展迅猛,截至2023年11月底,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过1100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的37%以上,位居全国第一。但海上风电发展也受到诸多瓶颈制约,如近海风电易影响到人类生活、远海风电成本较高及有可能干扰渔业、航运、雷达信号等,与海洋生态融合发展、用海权限交叉等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建议我省继续坚持“海陆并举、以海为主,兼顾内陆中低速风能开发”思路,在重点推进海上风电的同时,允许发展陆上风电,让不靠海的市县也有机会发展风电,让风电结构更加优化。
三是海陆并举,做大做强江苏风电产业优势。随着“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实施和风电项目备案制的推行,分散式风电日趋重要、前景广阔。国内风电龙头企业开始抢滩布局,积极推进“风电下乡”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江苏风电制造业全国领先,但如果长期不发展陆上风电,必然在分散式风电产业上丧失技术优势。建议我省在风电产业发展上同样坚持海陆并举的思路,一体推进海上、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为我省风电产业提供更多示范项目、积累更多制造经验,推动我省风电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