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是我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国最多的船舶制造企业,在2023年1-5月我国造船完工量前十企业中,就有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中远海运、新大洋造船等6家,占比达到60%[1],为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江苏将其纳入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船舶与海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背景下,江苏要实现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的转变,既需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更需要发挥船海类相关学科的引领作用。为支持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展,许昆林省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全省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各个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 数据来自《一文读懂2023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问题分析:
一是相关学科布局过于零散,对船舶海工产业的支撑不够全面。船舶海工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建造的前期策划、设计、钢料加工、分段制作、分段合拢、舾装、下水试验等等,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支撑。江苏科技大学虽然是全国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优势的高校,也是江苏唯一一所以船舶海工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但仅有三个学科进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名单,且仅有一个学科获得资金资助。单纯以一级学科为资助对象,忽视学科群的建设,难以对产业链产生整体性、系统性支撑,从而使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二是优势学科结构与江苏船舶海工产业格局不匹配,难以引领产业发展。2022年全省船舶海工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0亿元,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造船三大指标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2023年1-10月,江苏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达1627.1万、2807.6万和6110.7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四分之一[1]。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的目的就是“构建高峰平台、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而江苏省优势学科中,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学科,无论是数量,还是建设层次都与第一造船大省的地位不匹配,也难以支撑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目标[2]。
三是优势学科资助方式与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实际不匹配,学科建设面临资源困境。第四期江苏省优势学科等级划分以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成绩为主要依据,第五轮学科评估为A及以上的直接认定为A类,B及以上的直接认定为B类,其他为C类。这种认定方式存在以下不合理性:首先,第五轮学科评估成绩为相对值,即按照学科比例切分等级数额,并不是学科绝对水平,以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例,虽然学科评估为C+等次,但在全国排名为前十;其次,第五轮学科评估并没有彰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如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2019年)所说,学科建设的导向,应该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绝非评价指标体系[3],学科资助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错位,导致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不够紧密;再次,以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成绩为主要依据,否定了第三期江苏省优势学科验收结果,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第三期优势学科验收结果为优秀,但并没有进入B等级学科获得资金资助;最后,缺乏政策的连续性,第三期江苏省优势学科虽然不同等级学科资助金额不同,但均可获得一定资助,第四期江苏省优势学科C类学科不再获得资金资助,政策的不连续性,影响学科的可持续建设。[1] 数据源自 央广网,2023-11-30。[2]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到2025年,要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3] 源自科技日报,2019-08-12
具体建议:
一是面向船舶海工产业,加强学科群的统筹规划。建议以江苏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主干学科-支撑学科-相关学科”思路,构建纵向层次分明、横向结构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船舶海工学科群。发挥江苏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作用,组建船舶海工学术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从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确保牵头学科、牵头学校与其他参与学科和参与单位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尤其在科研 经费、科研成果、科研资源、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制定有利于学科群协调发展的政策,统筹资源使用效率,破除学科群内专业壁垒,解决学科短板,提升高校服务江苏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二是学科群对接产业链,实现学科与船舶海工的融合式发展。相关高校应以匹配船舶海工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链为目的,重新调整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大船舶海工相关学科建设力度,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为主要载体,将企业需求嵌入到的培养过程之中。建议设立“船舶海工”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引导资金,用以支持高校加强船舶海工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团队、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培育科技成果及促进转移转化等。
三是优化学科资助方式,促进江苏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增加学科群建设资助,为服务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在内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教育部门可选择一些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作为资助对象。建议优化学科资助方式,取消单纯以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为资助依据的做法,将学科的绝对势力、江苏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等因素纳入优势学科等级评价以及资助金额考虑因素,对其原有的资助方式进行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