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一、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势在必行
一是护航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要举措。近年来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抑郁检出率20%以上,中小学生跳楼、跳河等极端悲剧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近视率达到60%,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初中、高中学段学生高度近视率分别为7.72%和20.04%,连以前很少出现的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比率达到2.6%以上。解决上述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上好体育课必不可少,但是远远不够。对学生来说,研学旅行不仅能增强体质、愉悦心情,更重要的是能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大有裨益。
二是外地省份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就华东地区来说,浙江、安徽、江西都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将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虽然各省方案有所差别,但都对研学的时间、频次作出明确规定。经过以上省份调研的同志反映,这些地方的博物馆、纪念馆、主题公园等,无论是休息日、工作日都有成批的学生由老师带队参观、学习、研学,同样在江苏,多数地方的博物馆、公园只有周末、节假日才有人气,平常只有工作考察团、老年旅行团等零星人员。长期下来,江苏学生考试分数可能会高,但学生综合素质将落后于周边省份。
三是关爱中小学生的有益措施大受欢迎。去年12月,省教育厅发布通知,统一规定小学生入校不得早于7:50、中学生入校不得早于7:20;不久后又顺应社会呼声,将全省中小学生寒假时间延长4天。这两项关爱学生成长、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举措,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给予好评和赞誉。可以预见,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将大受欢迎,群众对江苏教育的满意度必将大大提升。
问题分析:
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相关问题可控可解
一是交通安全问题。在调研中发现,各地中小学校对研学旅行的主要顾虑是交通安全问题。随着路网的完善、高铁的开通,出行安全性大大提高,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23年虽是疫情后的首年,人流大幅增长,但道路交通事故数下降。中小学生研学纳入教学计划,可避开休息和节假日,在教学日安排,小学、初中出行地点在县内市内,高中生可扩展到临近市县,加之交通、应急管理多部门联动,交通安全问题可控,不可因噎废食。
二是出行费用问题。调研中,一些校长认为学生出行费用现在没有来源,一些家长担心学校会借机乱收费。学生研学旅行是教育实践教学的题中之义,应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之中,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浙江、安徽、江西等对学生承担部分费用也作出了积极探索,活动前公布出行计划和收费标准,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费用收取和支出公开透明,实际操作顺利。
具体建议:
三、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加快推进
一是先行制订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初步意见。每年清明前后,是学生踏青、祭扫的集中阶段,春节之后很快来到。教育部门应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省中小学生春游和祭扫提出初步意见,既是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为方案出台积累经验。
二是尽快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建议教育厅将实施意见的制定列入年度计划,加强与发改、文旅、公安、财政、交通、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保监、团委等部门协调沟通,就研学的学段和时间、经费来源、安全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
三是推动全省中小学统一步调、统一实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需要调整教学安排,涉及教育公平、升学竞争。省教育厅参照调整学生入校时间的做法,要求各地中小学统一步调、统一实施,防止启动有先有后、时间有长有短,消除家长及公众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