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概念验证中心是依托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成立的,聚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转化要素的新型科技服务载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背景下,各地政府是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的重要参与方甚至推动方。江苏省近期出台的《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明确了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布局重点、建设条件、建设管理、保障措施。
问题分析:
概念验证作为全新的科技服务模式,其平台建设涉及诸多的关键环节以及不同的创新主体,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的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助力江苏科技创新走在前。
具体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概念验证效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概念验证作为全新的服务模式,可以弥补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帮助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但是概念验证涉及诸多的关键环节以及不同的创新主体,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建议结合江苏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成立概念验证平台建设省域协调机构,统筹建设相应的概念验证专家库,指导全省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二、优化平台布局,统筹兼顾创新资源配置。针对江苏省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创新需求,差异化的引导各地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计划。鼓励平台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及其他省份优质科教资源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平台拓展服务领域,不仅局限于高新技术领域,也要关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概念验证服务,助力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建议按照统筹兼顾、适度倾斜的原则,优化概念验证中心的布局,要注重依托省属地方高校资源,支持苏中、苏北城市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完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重点引导其通过验证服务,能够聚焦地方重点产业链,培育、熟化、转化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打通原始创新“最初一公里”。
三、坚持多元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模式。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可行的措施,让江苏高校的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尽可能地减少科研成果在转化初期“夭折”现象,对于江苏创新驱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产业园区众多,其中国家级高新区居全国之首,产业园区集聚行业骨干企业,拥有资金、场地、技术等优势。建议按照“高校+园区”的模式,整合各地现有的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概念验证中心。概念验证平台要以高校为主,多元协同共建,重点是要依托具有工科背景的地方高校,以及各类省级以上的高新区,多元协同,联合共建,加速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移转化,全力打通“最先一公里”。
四、加强财政扶持,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初始发展。概念验证需要匹配资金、场地、设备等配套条件,需要对接投融资、产业园区、市场渠道等市场资源,同时概念验证还需要一支具备技术研判、项目管理、知识产权、投融资、技术转移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化运行团队,其建设初期,如果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难以为继。建议按照“边建设、边认定”的方式,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择优提供财政资金,保障概念验证平台的运行,要通过财政扶持,使概念验证中心能够通过提供技术可行性、种子资金、商业评价、技术转移等概念验证活动,逐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