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4年提案
0487 关于加强江苏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提案
日期:2024-01-25 提案者: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

调研情况: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及2022年江苏省印发的《江苏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2-2030年)》先后指出,着力构建冷链物流设施网络、着力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冷链物流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着力强化冷链物流全程监管与安全保障,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江苏冷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支持建设了53个仓储保鲜与冷链物流项目。2021年,我省冷库总容量为480.4万吨,新增库容量34.2万吨,2022年冷库总容量大概在550万吨左右。

问题分析:

我省冷链物流取得显著成绩,但对照国家要求和地方发展需要,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

一是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空间分布不均。省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优质企业大多集中苏南地区,截至2022年包含生鲜农产品冷库在内的企业,常州市128家,苏州18家,无锡32家,南京19家;作为农业生鲜品主产区的苏北布局单薄,宿迁2家,连云港1家,淮安2家,盐城3家,徐州8家。在城乡分布方面,省内为生鲜农产品产区服务的优质公路覆盖密度不够、道路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偏远地区落后的道路条件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的运达,影响了冷链物流效果。

二是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车投入及智能化不足。目前,生鲜农产品冷藏车主要是以机械冷藏车为主,生鲜温湿度精准控制欠缺,信息化追溯设备不健全,且还存在较多不合规冷藏车。2023年江苏注册的冷藏运输车保有量达1.23万辆,但我省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足、潜力大,现有运输车并不能满足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且现阶段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生鲜农产品冷藏车还有一定时间。

三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缺乏专业人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技术专业性和管理规划性人才,前者包含制冷技术还有食品安全、流通加工、检验检测等技术,后者需要物流规划、项目管理等专业支撑。江苏作为教育大省,目前侧重普通物流人才的培养,缺乏对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四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力度仍需加大。省政府办公厅已出台《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条例,对食品质量、优质农产品占比和产品可追溯率等指标做出远期规划。然而有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没有落实国家、省市的要求,导致“腐肉流通市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保障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仍需要加强行业自身的监管。

具体建议:

一、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分布

作为食品稳定供应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提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置水平,对购置现代化冷藏集装箱车提供资金扶持。对苏南地区,集中将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等前沿技术应用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苏北地区争取多渠道集中建设资金,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进一步摸排生鲜农产品产区交通情况,修整并完善部分偏远地区路网,实现全省生鲜农产品及时达路路通。

二、提高冷链运输车投入及智能化提升

建议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加大对涉农冷链企业的物流设备科研投入,制定合理的设施设备规划,鼓励相关企业结合实际加强新型冷链运输车的配置,支持头部车企向智能网联方向进行布局。

三、培养创新型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科研单位开展互动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广泛立项探讨、解决实际疑难问题;积极制订冷链职业技能等级在用工方面的准入及待遇规范,促成企业推行技能提升与薪酬挂钩;鼓励农批、物流、交通、贸易等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岗位转化,锻造创新型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

四、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建议成立更专业更权威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机构,探索组建管理联盟,按服务能力、流通功能和辐射范围等方式逐级管理。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设立合理的“门槛”,对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企业进行审核。加大各环节监管力度,跟踪农产品在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情况,将企业在冷链物流环节中相关记录作为许可企业继续经营的考核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