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发布日期:2025-08-20 15:55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2025年1月20日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时,都强调要“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这为我们做好有关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做好“四个凝聚”工作的重大意义

  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使命任务、面临的复杂环境出发,高瞻远瞩、深思熟虑而提出的重大命题,对于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四个凝聚”工作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这决定了其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更加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

  做好“四个凝聚”工作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触及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

  做好“四个凝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异和思想分歧,必须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键点上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巩固已有共识、形成新的共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四个凝聚”工作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战略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必然会遭受到个别国家的遏制打压围堵。为此,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自信,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在助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中为国家发展打开战略空间。

二、准确把握做好“四个凝聚”工作的重要原则

  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履职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做好“四个凝聚”工作的重要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人民政协始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坚守的最大政治共识。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有效工作和民主程序,推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常学常新、常抓常进、真信真用的过程。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研究宣传,教育引导各界群众持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特色充分体现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人民政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履职为民、协商于民,助力让全体人民共同致力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大持久广泛的人民力量。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其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作用。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努力形成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牢不可破的真团结,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

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优势作用

  “四个凝聚”的要求,既明确了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使命、职责定位,也为政协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指明了努力方向。人民政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主动对标对表“四个凝聚”要求,勇担政治使命,深化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强大正能量。

  积极在凝聚人心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抓深抓实读书学习培训、理论研究工作,健全以学促干机制,着力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努力把各族各界群众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

  积极在凝聚共识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更好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坚持健全协商规则与培育协商文化同步推进,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助力完善协商民主体系,通过协商会议、视察考察调研、提案办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形式,多谋促进发展、战胜挑战的良策,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提振信心、团结奋斗的干劲,促进协商互动更有深度、意见表达更为充分、凝聚共识更加广泛。

  积极在凝聚智慧上发挥更大作用。要自觉把党政工作中心作为政协履职重心,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五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等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深度协商议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智慧发挥出来、集聚起来,有效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积极在凝聚力量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差异化、精准化做好引领工作,深化拓展委员联系活动,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深化开展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参政议政、履职尽责,持续加强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扎实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共同画出干事创业的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宏伟目标不会轻松实现,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程,需要团结奋斗的号角更加响亮、步调更加一致、行动更加坚决。只要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甚至是风高浪急的惊涛骇浪,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作者:惠建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