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机关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机关活动
发布日期:2009-02-2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

更美好  工作更便捷

 

                      钮建勇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潮流势不可挡,成就非凡。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是80后,出生在大丰,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农村已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记得上小学时,我们那里早已解决温饱问题,除了因为挑食偶尔感受过饥饿的滋味外,我们这一代人根本没有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经历。在八十年代的后期,我们那里的农民因主要种植棉花、大蒜等经济作物,所以农民手里普遍有些积蓄,出现了不少万元户。在那段时间,大多数农民把原来两间茅草房的建筑户型进行了拆除重建,普遍建成了三间大瓦房,并且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红色的小嘉陵简易摩托车开始大规模投放市场,价格在1500元左右,口袋里充实起来的农民几乎每家都买了,那一阵乡村道路上经常听到该车欢快的马达声。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被誉为“千年等一回”,具有划时代意义。对粮食生产提供补贴,在农村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尝试初步医疗保险。现如今,我们那里的农村,固定电话家家有,手机也成了农民的常用通讯工具,两层小楼是最常见的户型了,小汽车和跑运输的货车也跑进了农家。吃、住、行、医等基本经济和卫生问题的解决,使农民们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

作为改革开放期间出生的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我上中学时,我们的学费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上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我的学杂费一直是每学期205元,当时我们那里的学生家长也是能承受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的强盛,党和国家领导人又作出了英明决定。“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胡锦涛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温家宝总理作出了铿锵有力的承诺。 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08年秋,全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富裕起来的人们都愿意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使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大部分的初中生都进入了普通高中、中专和一些职业学校。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开始了高校扩大规模招生,据了解,自1996年至1998年,江苏高校每年增招1万人,1999年增招约5万人。我参加高考的2000年那一年又增招3万人,达到年招生18万人的规模,高考入学率达到了68.8%,所以我很幸运地多了选择大学的机会。回想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 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50万,录取新生达599万名!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

改革开放对政治体制的影响也是同样巨大的,1993年在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从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诞生,更加明确了公平公正公开凡进必考的公务员招考制度,使我在大学毕业时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进入省政协工作,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教育事业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巨大的变化,我就可能因此上不起学,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我也就没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共事,享受到如此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是我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受益者的切身感受。

我在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因为关注自己的就业前景,也就自然的关心起我们国家软件行业的发展了。从19782008三十年,中国软件从无到有走过了萌芽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的产业起步阶段,历经90年代的成长,进入2000年之后得到快速发展。早期的软件还谈不上产业,因为当时科研院所的研究工作也做了不少工作。有软件,但不是商品,多为硬件的附属产品,赠送给客户。如中科院早期研究的XYZ语言,以及在原子弹、氢弹试验、人造卫星、洲际导弹发射试验中所编制的程序,以及后来的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等等。                                                        

软件产业发展迅猛,1990年为1.2亿人民币到1999年形成440亿产值,2002年为967亿元、2005年为3900亿元、2007年为5842亿元、2008年头四个月为2000亿元。上述数字表明发展是很快的,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18号文、《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47号文出台后,软件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软件的发展和硬件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软硬件的发展又带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在进入省政协机关工作后对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在机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转。省政协机关大楼现在使用的电脑有近三百台,打印机近百台,每个处室都配备了传真机,而且这些设备的配置在当前还是比较高的,要知道,1986年我国仅有5500台计算机,其中80%为小型机,我们现在是难以想象那时电脑的配置的,我听在政协工作比较久的同志讲,我们政协从八十年代用打字机打字,到九十年代用PC机、286486型电脑编辑打印文件,到现在使用奔腾四和双核电脑工作,可见我们机关工作的便捷度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步步提高的。办公设备的现代化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为响应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我处在领导的指示下,经过调研形成需求分析,于2003年底完成了内网办公系统的设计开发,2006年又经反复测试和信息补充,结合机关同志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使内网办公系统越趋完善,为提高机关的办公质量和办事效率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现有的功能模块已能满足公文无纸化流转和物资申领、会议室预定及值班短信提醒等工作要求。

省政协机关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的性质不仅是传统政务流程的电子化,而且是通过信息化推动我国的政务改革,是加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措施。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办公,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变化。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形成,政府网站建设和应用取得明显进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开通已久,各级地方政府网站功能日益完善,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窗口。省政协门户网站也顺应时势建成运行多年,为扩大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履行政协三大职能服务。今年我处花大力气对门户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使网站功能更完善,界面也更友好。信息化不仅体现在公共领域,个人生活的信息化时尚化及娱乐化更能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电脑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没有网络的日子对我来说是很难适应的。

时光荏苒,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直接反应到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工作便捷度的提高上了,周围的一切都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作为省政协机关的一员,我要珍惜现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强思想和业务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践行“三型”机关建设要求,为政协机关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