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23-08-02 15:20

苏春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责任、精神追求、自觉习惯,带着嘱托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等必读书目,着重精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等篇目,深切感受到字里行间生动展示了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更加坚定了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更好引领省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聚力完成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而团结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入学习领悟人民领袖高尚的人民情怀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些话很朴实,但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根本政治立场。那就是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常年深入偏远农村的大国领袖。多少回,前一天还在风云际会的外交场合,第二天已轻车简从,风尘仆仆来到老百姓中间。前不久看过《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这本书,这本书选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70多个农村和社区的家庭中的32个。每一个故事都诠释了人民领袖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高尚情怀。

  大国之重,人民重千钧。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答卷”起笔。十年后,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体现的是他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

  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立下军令状,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建党百年的庄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从“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感觉到的是人民领袖那不变的初心、如磐的信念。机关工委作为党的机关,要在深刻理解感悟中永葆如磐的初心,更加自觉地践行为民宗旨,矢志造福群众,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省级机关党员干部大部分工作不直接接触基层群众,更要警惕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苗头倾向。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更加深入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引导省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用好“三个一线”这个有效抓手,坚持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推动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有效落实。依托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创新项目、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等平台载体,聚焦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促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二、深刻理解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为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恩思想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

  历史教训十分深刻,一个政党忘记了人民,脱离了群众,就会被人民无情地抛弃。通览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兴衰史,不难看到,苏联共产党、罗马尼亚共产党、印度国大党等老牌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都与它们背离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苏共亡党的教训极为深刻,在长期执政之后,苏共特别是一些领袖人物,逐步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宗旨意识逐步淡化,过去“为了人民”的苏联共产党开始蜕变为忽视人民利益,成为“官僚特权阶层”的政党。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最大的不同就是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等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人民至上的立场,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还带领中央政治局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可以形象地说,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是区别于其他政党最大的不同。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能定位,围绕中心是前提,建设队伍是保证,服务群众是目的,检验衡量机关党建的成效,很重要的就是看为民服务的成效,这就要求必须把民生问题置于重要地位,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属性的具体体现。

  三、深刻把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方法论

  开展主题教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好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调研时,他提出“三个如何: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保定市阜平县泉关镇骆驼村唐宗秀家和她拉家常,“日子过得好吗?家里有几口人?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方不方便?”鼓励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也充分展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树立好正确政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组织优势,又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省级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好凝聚好。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大兴调查研究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要深深植根人民的生动实践,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及时概括提炼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形成为人民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调查研究是传家之宝、治国之要。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早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他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就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决策。“千万工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扶真贫、脱真贫。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学习他念兹在兹的“农民情结”“人民情怀”;学习他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学习他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作为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道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具体举措,作为转变作风、深入群众、强化担当、提高本领的有效途径。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央和省委对大兴调查研究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6种方式,即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省委提出,要开展进乡村社区、进厂矿企业、进学校院所,解群众之盼、解改革之难、解发展之需的“三进三解”大调研。我们要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把调查研究与机关党建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多到基层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望闻问切”,在走进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转变作风、凝聚民心。少说“这不能、那不能”,多讲“办什么、怎么办”,改变以指导者、检查者、督促者自居的姿态,防止拿着“手电筒”照基层、拿着“板子”打基层的现象。尽量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了解情况、深入分析问题,充分研讨论证、提出对策建议,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谋划机关党建的科学思路、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破解难题的有效做法和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转化为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大局的生动实践,用实际行动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