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科学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是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需要深学细悟、笃干实行,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在“学深”上下真功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不竭动力源泉。从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一步一步为民族宗教工作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绘就了清晰具体的改革画卷。要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非凡成就中汲取信心和力量,从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中增强决心和斗志,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转化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在“悟透”上求真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六个坚持”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遵循,并自觉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就民族宗教领域来看,就是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牢牢把握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和宗教工作“九个必须”,聚焦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宗教工作创新发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江苏实践、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等重点任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三、科学谋划思路举措,在“做实”上见真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并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历史主动,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作为民宗系统的一员,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倍感压力、倍添动力。在前期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江苏民族宗教工作实际,按照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加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法治保障,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江苏实践,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要求,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增强谋划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切实提高推动改革的科学性、有效性,从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建立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江苏实践工作机制等3个方面拟制了15项贯彻落实举措。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强化系统观念、全局观念,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保持“滴水可以穿石”的韧劲,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全会精神在全省民宗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省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