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发布日期:2022-05-19 15:07 来源: 《江苏政协》2021年04期

  中医药学天地一园丁

    ——记省政协委员张勉

  文/ 马 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春光烂漫的樱花园里,我见到了张勉。张勉是江苏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民盟江苏第十二届省委委员,也是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导,取得过多项科研成果。然而,当我们提出采访意愿时,她只是说“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没什么值得报道的。”直到我们走进位于中国药科大学内的江苏药学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展品,了解到丰富的中药知识,才一点点走进她的世界。

  高校博物馆还需“敞开大门”

  江苏药学博物馆是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1938年成立的生药标本室发展而来,1993年搬迁至燕子矶校区时扩建为中药标本馆,2009年搬迁至江宁校区时扩建为药学博物馆,张勉也是自那时起担任馆长。

  走进馆中,展柜里躺着一件件历经沧桑的展品,没有豪华的修饰,只有朴素的色彩,静静述说着灿烂的中医药文化史。从马王堆出土的神秘药材,到默克公司生产的天然药物标本,张勉介绍起这些展品时,总是侃侃而谈,言语中充满热情与自豪,“这些藏品都是我们药大几代师生一件件积累下来的,学生上课时候用过的标本,老师们野外采集的药材和药用植物标本,我们都会把它补充收藏起来。”

  张勉很喜欢讲述这些标本背后的故事,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她也关注着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张勉曾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作相关发言,提出我省高校博物馆众多,但对外开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中小学生而言,高校博物馆起着青少年宫、科学宫的作用。”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推动高校博物馆完成登记注册,发放相应的免费开放补贴,从而加强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最好能成立‘江苏省博物馆联盟’,通过‘大馆带小馆’形成‘传帮带’,更好地推进规范化建设。”张勉说。

  对中药发展心怀责任

  行走在药大的校园里,张勉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介绍着这里的一花一木,在药大,识别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了解其药用价值,是每个学生都要上的一门基础课。由于长期从事生药(中药)鉴定与质量标准以及中药配伍方面的研究工作,张勉对中药有着深深的感情,也表现出强烈的推广责任。

  “我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现在是国家政策最好的时候,而且要求守正创新。”张勉告诉我们,中医药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治未病”的养生理念、“辨证论治”的治病理念和“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的用药理念,更像一种生活哲学,需要细细品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思维会逐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中药的发展,张勉认为,抓好产地种植药材的质量是关键,正所谓“药材好,药才能好”,而药材的优质优价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一颗小小的药材种子开始,我们都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担负起中药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扛起委员责任担当

  张勉是民盟盟员、妇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她感到当了政协委员就有了一种责任感。在履职中,除了关注自身研究领域外,对一些社会现象也要更加关注,还要顺应国家和江苏发展的大趋势,提案提出的问题要么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要么就是目前的痛点难点。

  比如,有感于新冠疫情期间社区治理上暴露的一些问题,她提出关于加强社区基层组织治理建设的建议,认为应在全省倡议,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联合委员会”,共同协商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的重大事务,还要开展以提升治理能力为主的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加快社区信息化智慧化平台建设,并建立社区工作双向评价制度,进而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案至少要做到锦上添花,还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张勉说,刚做政协委员的时候,对写提案的确有些生疏,好在省政协及党派都进行了相关培训,逐渐掌握了方法。“希望自己的提案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一名政协委员履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