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杨继全以身作则,深耕教坛,深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致力于探索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模式,在本职岗位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自觉投身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具体实践。
致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多年身在教育和科技一线的杨继全,自然懂得新工科人才培养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杨继全面向智能装备领域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通过与南京南瑞集团、江苏永鼎集团、南京中科煜宸集团等相关领域企业实施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积极探索新时代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的新模式、新机制与新形态,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共商、共建、共享”长效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注重专业培养的同时,杨继全对学生“德育”的质量也从未放松。他推动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聘请共建单位的专家、劳模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请他们讲好先进典型故事、基层一线故事。借助企业专家们在工程实践方面的经验优势,共同研讨并选取重大工程和精品工程案例,挖掘这些案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电力故事。
他带领班子成员积极整合多主体要素和资源,促进课程内容和技术衔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融合,推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博雅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并完善学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高质量就业率接近100%,学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均在90%以上,且主要就职于国家电网、华能电力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等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央企等骨干企业。作为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学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形成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发展成果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凤凰网等数十家媒体专题报道,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杨继全团队先后创立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江苏宁淮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围绕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及引进科技型企业40余家,推动高校培养的高质量新工科人才持续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光发热。而作为这一成就背后的推动者,杨继全也入选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重点项目人才、南京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人才等。
打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杨继全自1996年进入增材制造(也称三维打印、3D打印等)领域以来,一直致力于增材制造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工程应用,长期从事增材制造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他带领团队建立异质材料复合增材建模理论体系,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发明专利超200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研发基于泛在工业操作系统的复合增材制造工业级软件、基于自主内核超边缘计算及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健康运维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主要技术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多个系列高性能复合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在航空、航天、舰船、工程机械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构建增材制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及我省战略新兴产业,为突破增材制造高端装备研制方面的关键技术,摆脱技术封锁及“卡脖子”困境,提升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杨继全组织省内众多高校及增材制造企业,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省重点研发计划、省前沿研究计划等重点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展金属打印、非金属打印、生物打印等多个领域的科研联合攻关。在科技创新领域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效率等方式,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共同体,促进增材制造产业之间的融合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我省增材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如今,我省在增材制造领域人才团队、产业规模、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知识产权积累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杨继全担任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复合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省三维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南京增材制造学会理事长、南京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理事长等多个科技、科协组织负责人,牵头组织了几十场国家级、省级与市级产学研交流活动,开展百余场科普活动,线上线下数万人参加,为我省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认真履职尽责显担当
作为省政协委员,杨继全积极投身履职实践。2024年,他围绕职业相关的产学研与人才培养工作,领衔及参与撰写提案4件,均得到相关部门及时有效的回复;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职院校生岗位‘实习’变‘失管’需加强监督引导”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人民政协要“通过深入调研真切感知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和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杨继全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调研中推动工作、服务人民。
2024年,杨继全参加省政协赴苏州围绕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情况开展的委员集中视察调研活动后,提交《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自主调研报告;参加省政协赴无锡开展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后,牵头编写《关于我省抢滩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的几点建议》;参加省政协“关于积极谋划前瞻布局,加强我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案督办会时,从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大模型成果共享、算力科技普及等方面提出建议;参加省政协“关于改善大学生‘慢就业’现状的提案”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及督办会。
作为学校九三学社主委,杨继全组织社员开展“新四军纪念馆红色主题教育暨服务地方红色文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暨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仁丰里统一战线一条街建设暨九三学社站点建设”“南通上市公司神马电力有限公司暨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结合转化”“长江大保护与生态科技产业”等多个调研与研讨活动。
展望未来,杨继全表示,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铺路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为聚力共创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