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发布日期:2025-09-19 15:34 来源: 《江苏政协》杂志

  有这样一位政协委员,他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委员责任与使命,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就是省政协常委、扬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丁玉祥。

以赤诚之心积极履职尽责

  丁玉祥将“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重要要求作为自己的准则,积极投身履职实践。怎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如何才能算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履职之初,丁玉祥经常这样扪心自问。

  他认真参加省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等,主动参与省政协组织的各项视察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找准履职着力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献计出力。

  丁玉祥深知,好的提案必须源于实践,客观反映事实,助推问题解决。为此,在撰写提案前,他都会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围绕“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主题,他先后带队走访扬州恒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舜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在招工用工、生产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情况,收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普遍面临的难题数十条,形成“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拓展企业发展市场空间”等提案,助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他还参加“推进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情况”专题视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精心撰写《构建长三角社会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社区矫正区域一体化体系》调研报告。该报告在省政协常委会会议上作书面交流,并得到省领导批示。

  2024年,丁玉祥提交的“社区矫正亟须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等10余条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并转报全国政协,“建议加大对台湾民众抗日史的研究和宣传力度”被中央统战部采用,“建议完善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法律体系”等4条社情民意信息被民革中央采用,向省政协提交的“关于促进我省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的建议”等6件提案被立案办理。

  丁玉祥积极参与各项民主监督活动,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政协委员的监督职责。在开展“城区河道治理”主题督查调研时,他与居民代表座谈交流,广泛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他还带队前往扬州市住建局、规划局、市场监管局以及扬州市邗江区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深入查找提升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为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助力加油。

为法治江苏建设献计出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委员要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由于长期在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丁玉祥一直将社会和法治作为履职重点方向。

  作为民革扬州市委会主委,丁玉祥创新打造“民革+法治”模式,将党派职责与法治建设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多元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推动民主协商与法治保障融合发力。他牵头组织在运河三湾法治教育中心精心打造扬州民革法治文化实践基地,依托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体验线、扬州法治文化实践站点等资源,开展青少年法治研学、法治下午茶等特色活动。为创新法律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丁玉祥倾力打造扬州民革“法治同行”特色品牌,并组建中山博爱法律服务团。通过“春风送暖”助企系列行动、“博爱·牵手”法律服务活动等,深入企业、社区、高校、乡村提供政策、法律宣讲和咨询服务420余次,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特殊人群帮扶矫治方面,丁玉祥同样不遗余力。他积极搭建“民革结对帮扶”平台,对有帮扶需求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通过匹配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增强他们重启生活的信心。他倾力创建中山博爱“归航”慈善超市,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生活所需的物质援助。他组织民革党员牵头成立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志愿团队,为社区矫正对象等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讲座与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同时,设立中山博爱法治讲堂,制定法治讲堂教育学习计划,常态化开展法治微课堂、以案释法、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特殊人群向善向好的信心。

  丁玉祥持续深入开展法治领域重点、热点课题调研,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走深走实。聚焦乡村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他提出30余项建议。他还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发挥民革智库力量参与《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立法协商,为法治江苏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用大爱书写服务为民情怀

  政协委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广泛联系群众,积极参与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近年来,丁玉祥带领扬州民革持续深化“中山博爱”品牌建设,积极构建履职基地体系,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基地、非遗传习中心等履职平台,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三农”工作,丁玉祥确定“深化‘中山博爱’品牌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工作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向基地化、长效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先后在仪征市、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分别建成康养服务、花木园艺、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四大主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常态化组织开展医疗义诊、法律服务、科技讲座以及慰问困难家庭、捐资助学等多种服务为民活动。深入挖掘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资源,打造文人香、扬派根艺、国妆香粉和扬州古琴非遗传习中心,汇聚扬州民革多位传统工艺专家,以展览、笔会、雅集等方式交流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服务活动。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丁玉祥敏锐察觉到,扬州老城区内部分高龄、独居老人存在做饭难、用餐不便的情况。秉承“中山博爱 服务民生”理念,丁玉祥与扬州民革党员正式发起仁丰里“爸妈食堂”项目。该项目以公益午餐为载体,每周一至周五为高龄、独居、失能、残疾及家庭困难的老人提供午餐,缓解他们做饭难、吃饭难的困境,显著改善老人生活质量。截至目前,“爸妈食堂”已实际服务近1200天,每天为50位老人提供午餐,还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动、增进感情的温馨场所,增强社区的归属感与凝聚力。“爸妈食堂”还结合节假日、纪念日等,举办健康讲座、防诈骗讲座、生日会等各种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谈及履职感受,丁玉祥说:“政协委员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在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新征程中砥砺前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