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随着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开展,两岸农业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关系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去年,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昆山、扬州)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为苏台两地农业交流与合作构建了平台。随着台资农企在我省落户,台湾优良的农产品和种养技术在试验区得到推广,精品农业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两地的共识,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海峡两岸江苏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试验区管理不到位,优惠政策还需完善 农业试验区建设中管理还不到位。例如昆山试验区由市农业局招商办代管,试验区中很多具体问题超出农业局招商办职权所能顾及的范围,需要设立试验区专门管理部门。昆山、扬州两试验区共同存在优惠政策不完善,没有制定针对性强且较为系统的农业招商引资优惠和激励政策,绝大多数只是简单地套用工业政策。特别是对如何引进台湾高科技农产品项目和农业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明确,对鼓励引进台湾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来江苏发展,甚至定居吸引力不强。 2、试验区建设前期资金投入不足。 作试验区刚建立不久,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与其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试验区自身没有稳定的财源,而土地征用及手续办理、招商引资、对外宣传推介、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亟需全面展开,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目前,两试验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3、试验区科技含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两试验区中引进的农业项目,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引进的部分项目占用土地份额较大,试验区土地指标比较紧张,项目投资强度要求高,部分项目还达不到要求,因此对引进台湾农业项目的科技水平,占地面积等要从长规划,从严掌握。 4、试验区中农产品安全要引起重视。 当前,对试验区中农民以及在台农业企业工作的人员,在农业安全教育,加强产品认证,把好质量关,确保食品安全等方面宣传的还不够,有些农产品安全方面的规定执行还不到位。试验区在共同防范农业安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 二、加快海峡两岸江苏试验区建设的建议 1.健全领导机构,发挥试验区功能 政府应加强对试验区的领导,特别是昆山应尽快组建试验区的领导机构,设立试验区管委会。整合现有农业资源,针对试验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发挥试验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江苏农业产业"做精、做优、做强"。 2.完善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政府要完善试验区优惠政策,实行优惠的税收和土地政策,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应根据其投资规模和强度,优先安排用地计划,通过向上争取和市内调节,重点建设台湾食品产业园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台商投资种养业需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批准,可采取转包、租赁、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尽可能地吸引台湾与国际资本进入农业,通过多种融资方式,聚集更多的资金投资农业。 3.加强农业软环境建设,建立农业科研基地 试验区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软环境建设,要建立健全试验区农产品安全检测、论证机制,提高试验区农产品品质。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训,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在农科教投入机制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着重投资建立农业科研基地,开展与国内外农业院校所合作,共同开发农业技术和产品。 4.维护台农合法权益,探索农业民间合作 要保护来江苏投资的台湾农民的合法利益,有利于促进试验区的发展。为弥补试验区土地开发的不足,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苏台两地农业的民间合作。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在江苏投资的台商及台湾农产品在引进、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