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经济的有力支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广阔空间,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危机之所在。江苏是我国海洋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但是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是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十一五"规划中江苏要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带之一。省委、省政府日前召开全省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对全面展开"四沿"生产力布局,集全省之力科学推进沿海开发,加快培育江苏发展的沿海增长极进行全面部署。审视江苏的经济版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沿海开发,是江苏继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之后,又一次重要的生产力战略布局。 二. 大力培养涉海高级人才是支撑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原因,就是我国海洋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从整体上认识海洋的能力空前增强,海洋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苏东",需要大批实用型人才,据预测,本世纪初每年的需要量要达数千人!这靠外部力量培养是不可能的,必须自己解决,认真组织实施海洋人才培养工程,才能造就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较高、数量可观的海洋人才队伍。 三. 连云港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明显 "两个率先"目标、"海上苏东"战略,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呼唤海洋大学的诞生。在连云港创建海洋大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中国21世纪议程》、《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都将该市海洋开发列为发展重点。省委、省政府和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对创建江苏海洋大学寄予厚望。早在1998年,省人大就提出建议,希望能以淮海工学院为基础筹建江苏海洋大学。省教育厅、省海洋局也多次参与谋划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连云港市滩涂、浅海域面积大,海洋渔业结构调整空间广阔。全市大陆海岸线北起锈针河口,南至灌河口,全长162公里,岸线类型多样。沿海滩涂160万亩,已开发110万亩;可开发浅海水域400万亩,目前开发利用不足6%。海州湾渔场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可利用的渔业资源达50万吨以上。淮北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这些为发展特色渔业、加快渔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建设亿吨东方大港前景看好。目前由上海、连云港、宁波三大主要枢纽港组成的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中心带动两翼的长三角港口群。临港产业区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侧,总面积12.1平方公里。江苏省海洋经济开发区落户连云港赣榆县,大力发展海洋食品、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产业,紫菜海苔、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等污染少、利润高的海洋产品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产出并流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说,连云港作为全省沿海开发的主力军之一,将以沿海开发为新起点、新机遇、新动力,加快构筑组合大港,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培育新兴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努力把连云港建成振兴苏北的龙头,全省开放的新增长极,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2007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连云港视察,将连云港市的发展摆上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从温家宝总理对连云港的视察与定位,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连云港的发展,到江苏省召开沿海开发会议提出要在淮海工学院基础上加快推进江苏海洋大学建设,依托淮海工学院的"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在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厅正式立项等,这都给淮海工学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 淮海工学院已具备筹建江苏海洋大学的基本条件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苏北经济于1985年在连云港市创建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经过22年的建设,学校已经成为江苏高校中一支有水平、有特色、有影响、有地位的生力军。目前,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000多人,教职工1400人,资产总值4亿多元,占地面积近2000亩,在职教工1400人,专任教师700人,33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管、文、理、农、法、经7大学科门类。综合实力可排江苏省苏北省属高校前三名。学校设置了水产养殖、海洋管理、海洋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制药和海洋环境保护等9个涉海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海洋管理专业目前仅有中国海洋大学和淮海工学院两校设置。建校以来,淮海工学院包括已成建制并入的原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为江苏乃至全国沿海培养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海洋捕捞、轮机管理等各类海洋人才8000多人。在积极做好海洋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淮海工学院还大力加强海洋学科建设和涉海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一批教师在海洋科研和技术服务方面作出了突出业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来,淮海工学院重新审视学校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对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进一步强化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学校定位。目前,学院正按照既定规划,从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下大力气建设海洋特色学科群;引进和培养涉海学科的专业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构筑海洋高等教育人才高地;规划建设海洋专业实验室;加强海洋科技研究与合作;争取上级领导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创建海洋大学梦。 五. 尽快在淮海工学院筹建江苏海洋大学的建议 2001年以来,江苏省政府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把淮海工学院作为全省海洋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进行重点建设,使该校涉海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形成明显优势。2007年江苏海洋专项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把淮海工学院建成江苏海洋大学"的规划建议。2003年5月,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到该校视察,对淮海工学院积极创办江苏海洋大学的发展构想给予了充分肯定。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对淮海工学院向江苏海洋大学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当务之急是省委、省政府尽快决策建立江苏海洋大学的时间表。 建议省政府尽快在淮海工学院挂"江苏海洋大学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