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我们在开展社区文化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宗教活动比较盛行,据我们所到的一处教堂工作人员介绍,本教堂经常做礼拜的人达到1300多人,每周有6次活动,每次来参加的人都很多,其基本人群是退休的老人、当地农民等,具有老年人多、妇女多、身体不好者多等特点。由于当地文化生活比较少,加上宗教提倡的不贪财做善事、不打麻将不赌博为人们所认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并在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居民矛盾、帮助居民解决具体困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逐一询问了几个教徒信教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多数是因为生病,家庭困难等,总之是因为个人遭遇各种困难的时候,于是就有教徒给他们送来福音,跟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做事并解决一些具体困难,于是他们就信教了。有个教徒还对我们说,她对门的邻居,还没信教,现在她经常帮助她家做事,一定要让她感动,让她信教。同这些情况相对照的是我们的许多先进文化活动往往浮在面上,很难深入并影响到广大基层,因此,信教的人群越来越多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 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的桥梁。"通过宗教团体和宗教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团结、教育和鼓励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教职人员积极投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信教人群的增多对执政党、对先进文化的传播显然是个挑战。我们在调研中感到,要应对这一挑战,开展党员义工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一个举措。 所谓党员义工活动,是指共产党员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特点,在社区无偿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我们在扬中市看到,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牵头下,在市政府所在地三茅镇推出了"社区党员义工"活动,以自愿参与与组织引导相结合、坚持力所能及的长期活动为原则,采用持卡上岗、认证登记的手段,要求驻社区单位的每名党员每年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居民开展不少于20小时的义务服务。每次服务,社区都有专门的打卡机记录服务的时间、内容,使服务不易走过场。党员义工的服务领域广泛,涉及社区健康、扶贫、教育、助学、社区治安、法律援助等多个层面,可以为居民举行各类讲座,参加治安巡逻,也可以打扫卫生等,以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员先进形象,效果很好。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展了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得到大家称赞。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一个重要因素是党员同志们经常帮助群众干活,由此赢得民心。开展党员义工活动,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示党员时代精神风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建议:应积极推广党员义工模式。 1、省委组织部门应并规定每名党员每年必须在所属的社区义务服务不少于20小时,并为每位党员建立档案,把其在一年内为社区义务所做的工作登记入档,并建立相关的考评机制,把参加义工情况作为党员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2、党员义工活动可以采取城市社区-乡镇-农村的顺序逐步推开。 3、要充分运用会议、网络、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的意义,宣传服务的内容和做法,营造"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是党员当义工","天天有雷锋"的氛围。 要坚持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服务结合起来,把流动性服务和阵地式服务结合起来,采取结对帮扶、专场服务和上门服务等方式,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创办党员义工服务专题网站,开发互动式的管理系统,引导党员在网上自愿加入服务组织、自主选择服务项目、自行与服务对象协商确定服务形式。 4、各基层党组织应以党支部为单位,认真做好党员义工登记、指导、考核、激励等管理工作。要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填写《党员义工登记表》和《党员义工社区服务登记表》,并结合所在辖区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探索具有特色的党员义工服务项目、服务形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服务内涵。党员义工要认真填写《党员义工社区服务手册》,对参加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及时进行记载,这既作为党员义工的身份证明、业绩证明、荣誉证明,也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