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2006年以来,国务院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加强公共卫生事业,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大力发展。我省已连续3年把社区卫生工作列入省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考核指标,并采取了加大投入、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社区,推行社区首诊制,建立社区基本药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大社区的卫生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要使社区医院真正承担起重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通过对南京、苏州、镇江、南通等地430多家社区医院和近5000名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人员结构不合理。平均每万人口医生数、护士数、药剂师分别为3.48、2.52和1.03人,护士的数量明显不够,重医疗轻护理的老观念、老模式还未改变。 2、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拿每万人口医生数为例,最小值甚至不到1人,远远不够卫生部的每万人口医生3人的标准。 3、学历、职称不高。专业卫生人员主要是大、中专业学历者,占到总数的71.9%、本科占24%,研究生学历的只占总数的0.4%,主要是初、中级职称,占总数的86.4%,高级职称占5.4%。 通过工作后继续教育和学习,大专和本科的学历明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专从17.49%上升到34.80%,本科从12.53%上升至18.64%;社区卫生服务站大专从9.81%上升到19.75%,本科从3.58%上升5.64%,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本科比例为25.0%)。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学历水平低、本科学历人员少。而且有12%的从业人员现从事专业与原学专业不一致。 4、有少部分人员无从业资格。有83%的人获得了执照,分别是医师38.9%,护士32.4%,检验3.5%,药剂5.2%,其他3%。 5、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一人多职占22.9%,最多的一人兼5个职位。 6、培训不足。目前社区医院平均培训频次为2.35±2.59次/年,他们自己期望获得频率为3.32±2.8次/每年。培训费用由单位或单位部分报销的占85.1%,个人承担的仍占9.26%。对参加培训感到满意或较满意占48.73%,有17.4%的人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7、工作量多、休息日少、收入低。医生值班时平均门诊每天接待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42.03±60.57人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23.59±21.47人次。平均每月值班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3±3.01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8.95±7.09次。每月到居民家中出诊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4±10.33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23.39±31.18次。平均每月休息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5±1.8天, 社区卫生服务站4.15±2.24天。平均每月收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6.42±691.67(最大值6000,最小值400)元, 社区卫生服务站1408.27±687.82元。他们自己对收入状况感到满意和较满意只占11.97%,不满意的占33.7%,很不满意的占12.8%; 总之,目前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差,职称结构低,分布不合理;从业人员女性比例较高,上门服务、护理是薄弱环节;社区卫生服务站休息日少、收入低;职称晋升还是向大医院看齐;自身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最突出的是对收入低的不满意。 我们认为,加快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六位一体卫生服务的前提,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实现职能由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保健和医疗并行的基本保证。为此建议: 1、卫生主管部门应成立"社区全科医疗服务业务指导组",实行领导与专家结合,加强对社区医院指导; 2、实行社区卫生服务集团化。省卫生厅应要求三级医院积极承担对下级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和业务指导,帮助提高医疗质量,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接受进修、三级医院专家前来坐诊等,并作为复审等级医院的重要内容。 把社区医务人员与大医院紧密挂钩,共享医院的信息、资源,帮助社区医务人员实现自我价值,使他们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教育、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更大的发展,才能真正。 3、满足社区医院从业人员基本需求,帮助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社区医院从业人员满意度普遍较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满足一个基本不满足的需求将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自然应该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包括收入、职称晋升、劳动保障等。 晋升应该结合社区医院工作实际,重点考察临床实际诊治能力,考核标准因社区实际需求而定,不应等同于三级医院科研、论文等要求,以保证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应针对社区基层医生市级继续教育大专生多的现状,研究并调整其晋升的可行性考核制度。因为,对社区医生来说能够看好常见病,诊疗基本功扎实,完成好向老百姓进行健康宣教的任务,就应可以晋升职称。 待遇上也应采取优惠政策,这对吸引从事全科医疗的人才、加快推进全科医疗的进程是可行的,也是重要的。 3、定期组织多种渠道的学术交流与学习,加强社区医院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促进,切实提高社区诊治慢性病、常见病的医疗水平。 业务培训应该有针对性,包括教材、课程设置、临床实践等都应该围绕社区医疗的特色专门设计。 在医学院校举办偏向于乡镇和社区医院的基层在职中级医务人员全科医生本科班, 4、积极试行中心(站)的医疗服务收支和药品销售实行分开核算,试行药品销售纯收入交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合理返还的办法,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改革; 对医保费用试行以"就诊人头"(不是按照门诊就诊人次和实际发生费用结算,)和各种慢性病健康档案建立人数来计算确定,相应增减年度医疗费用预算总额指标,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参保病人来增加业务收入; 5、针对居民需求设立福利性服务与有偿服务,福利性服务由政府买单,有偿服务个人承担,切实改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接触点--由医院转向居民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