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08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8-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经济功能。明清时期,全国主管漕运的最高机关--总督漕运部院设立于淮安市楚州区,淮安成为当时全国的漕运中枢,淮安楚州也因此而留下大量有关漕运的文化遗存。2002年漕运总督署遗址在淮安楚州被发掘,成为当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被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名单。随着大运河"申遗"的不断推进,淮安的漕运文化遗存受到全国许多研究运河文化的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特别是2006年全国政协大运河文化遗产调研组和2007年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址保护调查组对淮安的漕运文化遗存给予了极高评价。为充分展示淮安的漕运文化内涵,带动整合当地旅游业资源,经过全国和全省知名的文物、古建筑、规划等方面专家四次集体论证并报有关部门批准,淮安市政府决定在楚州区漕运遗址北侧兴建漕运博物馆。漕运博物馆由我国古建筑设计专家朱光亚教授领衔设计,总投资7993万元(包括场地拆迁、工程建设、装饰布展及文物征集、展品制作、遗址保护与展示)。目前该馆已于2008年元旦正式动工,并将于年内建成开放。 2007年省政协全会上,黄玉生等40名省政协委员提交集体提案,要求省有关部门支持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建设。省发改委对该提案进行了答复,对提案内容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并说明省里将给予经济支持。据此,淮安市政府向省政府行文请示,请求省政府给予漕运博物馆建设资金支持。鉴于淮安市将于今年9月底承办由全国政协支持的第四届中国大运河文化节,当前必须加快漕运博物馆的建设进度。而建设主体淮安市楚州区,是目前全省财政重点转移支付县区之一,财政极其困难。 为保证该馆顺利建成,我们建议:省政府对于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的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资金支持。这有利于江苏文化大省的建设,确立江苏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展示江苏作为运河第一大省对于运河"申遗"的积极态度和应有风范,推动大运河"申遗"工作,带动我省运河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沿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项传承文化、造福百姓的重要公益工程。